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学(10)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李振宏 参加讨论

四 新时代史学对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
    既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史学研究形态的变化,而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呢?或者说,新的史学研究形态对当今的历史研究提出了些什么要求呢?我们初步思考,应该强调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史学研究工作者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历史学专业基础训练。
    传统史学时代,打好基础是老一代学者教导史学新人的口头禅。历史学是实证性学科,要凭证据说话,所以,读书,积累深厚的专业文献基础,始终是该学科培养学术新人的基本要求。但是,新的史学研究形态对读书提出了更为重要的强调性要求。乍一看来,这似乎和新的史学形态变化不太相干,也似乎有点不好理解。为什么新的史学研究形态和传统史学研究形态会提出同样的要求呢?其实,这并不是新史学研究形态对传统史学的继承,而是从它自身特性出发必须强调的最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前文分析,新史学研究形态中省略了问题意识确立之后的文献阅读阶段,那么,研究者对文献的理解、对历史背景的把握,分析材料的理论功力等,就全依赖于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已经培养起来的专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积累的专业基础,就对整个研究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过去传统时代强调文献基础,是从积累资料出发的;现在强调专业基础,则是从保障整个研究的学科基础从而保障研究工作的科学性考虑的。没有扎实可靠的专业基础,就等于是缺少了传统时代以及新史学研究形态下都需要的历史感悟和文献理解基础,缺少了必要的专业素养。任何一个学科,在失去了出于自身学科特性所必须的专业基础之后,它就不再是这个学科了,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同样,作为一个学科的从业者,如果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他的研究也就失去了专业特性。试想,一个缺乏专业基础训练的人,突然涉足历史学领域,既没有历史学的学识和眼光,也没有通过长期专业训练所培养起来的历史感悟,更不了解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环境,仅仅根据电子检索获得的完全脱离文献背景的片段性文字堆积起来的材料去作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与真实的历史会有什么关联呢?这样的研究没有了历史的味道,如何能被视为是历史学的成果呢?
    鲁滨孙在谈到优秀的历史著作与一般性或日平庸的历史著作的差别时说:
    最优秀的历史著作(这种书是很少有的)同平常的历史著作的差别,就在于作者具有历史的眼光。历史眼光这个问题将来一定会大大地发展起来,因为一切历史著作,若要成为建设性的和教育性的历史著作,并且不仅局限于历史原材料的收集,那么,都应该把历史眼光贯注于整个著作之中(28)。
    其实,有没有历史眼光,恰恰是我们今天应该拿来作为衡量是否真的是一本历史著作的标准。“历史眼光”这个东西,在鲁滨孙那里是区别好的历史著作与差的历史著作的标准,在当代中国史学界应该降格为区别是否历史著作的标准。因为,我们今天面对着不少非历史著作的“历史著作”,一些丝毫没有历史学修养的人,竟然也出版了“历史著作”。这些所谓的非历史著作,所缺乏的就是鲁滨孙讲的历史眼光。历史眼光不是别的,它是通过专业历史学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历史感,对历史的感悟能力,历史的眼界,历史的角度,历史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训练,这些东西是培养不出来的。而没有这些东西,要写出真正的历史著作也是不可能的。
    由于新史学研究形态下的研究工作,省略了传统史学在确定了选题之后的文献阅览阶段,所以,已经具备的专业基础,就在根本的意义上决定着研究的成色或成败。对于一个新进入研究领域的史学工作者来说,在学习阶段、学术修养的培养阶段,打基础的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就目前的人才培养体制来说,就是本科、硕士阶段的基础特别重要。一旦在这个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一生的研究就基本上被决定了,很难再有补课的机会。务必要重视专业基础的培养,这是新史学研究形态对史学研究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