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看待当代的史学变革 也有人主张不能过高估计网络技术、大数据所带来的史学变革。如陈爽写道: 我们这一辈人,追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人文学科应用和普及的大潮蹒跚而行,体验了惊喜,经历了喧嚣,也见证了历史。驻足回眸,令人略感失望的是,当我们以数字化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比如我所从事的汉唐历史研究)“穷尽史料”之后,我们所期待的“史料大发现”的时代却并没有到来,我们依旧要在那几部最基本史著的字里行间寻求突破;技术手段的更新,也并没有带来终极意义上的学术思维革命,前辈学者经典学说的理论框架短期内尚难以全面突破,我们所做的只是在修正、完善和细化。数字化时代的史学论著呈几何级增长,令人目不暇接,学者或成为局促在某一领域自说自话的“专家”,或沦为批量生成“个案研究”的工匠。而那些立意格局令人耳目一新、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研究成果,却寥若晨星(13)。 陈爽所谈,的确是我们的普遍感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就目前来说,的确还没有给我们带来学术思想上的新突破,除了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的量的堆积之外,真正有价值的著作还真是并不多见。 王子今也是把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仅仅看作是技术层面的进步,而这种技术上的进步能否形成革命性的积极影响,现在还不能证明。他说: 回顾史学进步的各个关键点,技术层面的进步,似乎都并没有形成显著的决定性的推进力。也许计算机技术与此前的学术手段的进步有很多不同,但是要断言这种技术提升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史学的学术走向或说形成革命性的积极影响,除了开发想象力之外,还需要实践的证明(14)。 李剑鸣的观点也很明确,他认为,就目前的情况看,网络史学带给人们的也仅仅是历史研究方式的改变,至于在历史观方面并没有因之而出现实质性的变化。他说: 当我们在谈论“网络史学”的时候,如果仅仅把它界定为“电子史学”,那就只是一种基于介质和载体的表面区分,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那么,“网络史学”一旦真正登台亮相,它会给历史研究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呢?从目前的情况看,网络主要是改变了历史研究的方式,却没有在历史观方面造成实质性变化(15)。 综上所述,在这场重大的史学变革面前,人们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态度,热情讴歌者有之,满怀期待者有之,怀疑观望者有之,相同之处是,人们都对它所带来的文献检索之便有着共同的赞誉,不会加以拒绝。从科学史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变化,都会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甚至是社会历史进程的重大变革,当前的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不会有这样的动能呢?它在史学上引起的变革,会不会仅仅表现为检索方式的改变呢?史学观念、思维方式、学术规范、学术形态,甚至历史学的学科属性等重大方面,会不会因之而有所改变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