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世界史学科发展(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参加讨论

世界史研究要“眼睛向下看”走通俗化之路
    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楼均信
    法国历史学家米什莱,大约在150 年前提出了一个着名的论断:历史学家要“眼睛向下看”。他主张史学要面对大众,歌颂人民,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利益和行动。尽管米什莱是一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但这一论断的提出却开创了进步史学的先河,成为研究法国大革命史的转折点。
    米什莱的后继者正是从“向下看”中得到启示,使大革命史的研究步步深入,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学术高峰。众所周知的勒费弗尔,在运用“向下看”时,视野豁然开阔,看到了法国社会中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终于完成了《法国革命期间诺尔郡的农民》这一鸿篇巨着,开辟了大革命史研究的新领域,成为名扬四海的史学大师。他的学生索布尔,遵循老师的思路继续“向下看”,看到了社会下层的另一个侧而——巴黎的城市平民,索布尔10年寒窗,完成了《共和二年的巴黎无套裤汉》这一长篇博士论文,成为史学界公认的划时代佳作,索布尔亦被誉为大革命史的国际大师。当今,法国史家仍在继续“向下看”,佛维尔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继续“向下看”中提出了要看大革命中广大民众的“心态”,从而使大革命史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佛维尔本人也因此成为“心态史学”的国际权威。
    我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复述大革命史中的进步传统,无非是想说明:我们的世界史研究是否也可以从“向下看”中得到启发呢?我想我们应该从研究课题到研究方向重新来一番“向下看”,找出一条发展世界史研究的新路。
    首先,必须看看我们的研究课题。多少年来,我们都习惯于传统课题的研究,这无疑是对的。但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层面,否则我们的研究就会与现实严重脱节而丧失生命力。就拿法国史的研究来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诸如通史、人物传记、重大革命事件(包括大革命、巴黎公社)等等的研究上,应该更多地转移到与现实有关的课题和领域,如法国社会文化史、法国人口史、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史、法国民主政体史、法国殖民史、法国党派史、法国议会史、法国的政治文化、法国现代化、法国城市化、法国史学流派、第一至第五共和国、中法关系史等等,至于交叉学科的研究、比较研究更是一片空白。所有这些分门别类的新课题,都急需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而国家对这类基础研究也应该有计划地组织人力,拨出专款,督促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去协作攻关,限期拿出研究成果,保证出版。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史研究才有可能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否则就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称。我们应坚持基础研究,拿出高水平的成果,才无愧于后人。
    其次,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对象和研究方向,认认真真地看一看书籍市场,看一看读者对象。长期以来,我们埋头于文献资料之中,只强调研究的学术性,很少关注书籍市场的需要,结果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或难以出版,或出版数量极微,读者面越来越小,以至使研究工作也难以继续。而另一方面,投身改革洪流的亿万工农兵群众以及广大少年儿童为了理解今天世界的是非成败,急切需要了解世界历史,却又很难读到由历史学家撰写的高质量的通俗读物。这表明,光搞基础研究,只有学术专着没有普及读物是不行的,我们必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重新调整世界史的研究方向,及时从基础研究转向通俗化研究,使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出更多的通俗化成果去满足工农兵大众的需要。所以,在坚持基础研究的前提下,走通俗化之路、为大众服务应该成为我们新的研究方向,这也许可以为我们的世界史研究开辟一条新路,出现新的繁荣发展局面。
    要投身世界史的通俗化研究亦非易事。首先必须更新我们重学术轻通俗的观念,从思想深处认识搞通俗化创作也是一种研究,而且是世界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我们必须从文风到历史资料的选择来一番重新学习、全面更新,枯燥泛味的文字和没有情节的资料不可能受大众欢迎,更谈不上普及;再次,我们必须摸清书籍市场的需要和群众的心态,以确定通俗读物的内容和形式。书籍市场的流变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的追求和社会思潮的变迁,只要我们掌握这种流变的趋势,满足时代和民众的精神需要,我们的读者不再是几千,而是几万几亿了。只要认真行事,我们完全有信心去占领这个广阔的书籍市场,向亿万民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使我们的通俗读物象文学家的小说一样为大众所喜爱。世界史需要“阳春白雪”,更需要“下里巴人”。只要我们面对市场,服务群众,走通俗化之路,我们的世界史研究必定大有可为、大有发展、大有希望。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世界史学科发展?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绪贻
    我谈三点意见。
    一、明确世界史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有相应的上层建筑为之服务;当一个社会建立起新经济基础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上层建筑为之服务,该社会的旧上层建筑就会影响新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建国以来,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是受到关注的。不过,那是在产品(或计划)经济的时代。对改革开放的时代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而言,世界史的教研工作必须更为加强。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讲话一再涉及到这个问题。一再提醒大家要面向世界,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也就说明,当我国经济基础从产品(或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们完全有必要更加重视世界史学科。然而,世界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市场经济的必要性虽然是肯定的,却是比较间接的,不能产生急功近效,因而往往得不到眼光短浅的人的重视,于是就产生当前这样一种不正常情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要求加强世界史学科,而实际上世界史学科不独未得到加强,反而在不少地方受到忽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向全社会、特别是科学教育界负责人讲清楚世界史学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密切关系,确定这一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适当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