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世界史学科必须转变观念 上海师大历史系教授叶书宗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社会有特殊意义的世纪。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曾经是近代社会屈辱、罪恶标志的殖民体系最终消失;世界上的独立主权国家从本世纪初的50来个增加到当前的170多个;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经历了曲折; 新科学、新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迈出了地球的门槛。20世纪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世纪。可以预见,未来的21世纪将会有今天无法想像的新变化。发展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就要求世界史学者本着总结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精神,研究跨世纪发展工程。 总结和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应当是跨世纪发展工程之一。 长期以来,世界史的研究极受“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一公式的束缚。研究课题大多集中于政治、外交史,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作了公式化、简单化的教条式理解。 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以后开始的;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是大西洋两岸地区。大西洋两岸的欧洲和北美,不仅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也是世界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大西洋沿岸的发展是现代文明的古典模式。古典模式的特点之一是经历了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经历了一段“经济学中关于原罪的历史”。特点之二是文明的发展以轻工业为起点,速度慢,差不多经历了一百年。特点之三是不断受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的折磨,采用对生产实行破坏性打击、抑制的办法,重建生产和再生产的循环。特点之四是伴随着为争夺、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大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直至结成军事集团,打全球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古典模式是一种自由放任的发展模式。 很难回答古典模式究竟有没有发展的极限,事实上古典模式在造就极高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文明的对立面,种种愈来愈严重的现代黑暗;更不必说始终摆脱不了阵发性生产萧条的痉挛。 现代文明发展的第二种模式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一种由国家依靠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统制发展的模式。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来看,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全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国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特点之二是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并以重工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归宿,刺激经济机制出现临界效应,在本世纪20、30年代,用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特点之三是消费资料分配实行等级平均主义。 斯大林模式固然使原苏联一度雄峙世界,但是70多年来人民始终背负精神上、物质上、有形的、无形的沉重压力,如牛负重。人民对贫穷社会主义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人民对生活的长期不满,甚至是绝望,终于转化成对斯大林模式的普遍憎恨。1917年,前俄罗斯帝国的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1991年,原苏联人民抛弃了社会主义,载舟之水成了覆舟之水。斯大林模式在非常的、战争的环境下可以表现出异常的生命力;在正常的、和平的环境下,生命之泉却逐渐枯竭。 现代文明发展的第三种模式是东亚模式,它在70、80年代由“亚洲四小龙”显示出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总结、完善、实践东亚模式,使环太平洋西岸东亚半月圈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中心,在跨世纪的发展中把人类文明推上新台阶。 东亚地区是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古代农业自然经济文明。由于自然经济、包括自然经济之上的意识观念发育得过于完备,商品经济难以发育、成长,在现代文明发展中落后了,先后沦为西方工业大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经过二、三百年的努力和痛苦,终于超越了小农经济的自我。 今天,离全面总结东西模式的特点为时尚早,但是已经看得出,东西模式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当代国际大背景下,凭借国际大市场,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已达到的成就,弘扬祖先的优秀传统,综合古典模式和斯大林模式的长处,扬弃前两种模式的弊端,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世界史要加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研究,推进我国在跨世纪中的发展。 总结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重要的是实现观念的转变。甚至可以这样说:转变观念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跨世纪发展工程。 回顾历史和环顾周围,可以看到,现代文明的古典模式是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如果没有人文主义的兴起,没有对中世纪封建文化和宗教权威的批判,也不会有大西洋两岸的发展。现代文明的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建立、发展,也经过长期的舆论准备。为了抛弃古典模式,对古典模式作了半个多世纪的批判,进行全面、全盘否定。苏联长期利用国家行政力量,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宣传、灌输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 建国以来,我国曾经把斯大林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的样板。后来,虽然想走中国自己的路,但是实际上仍然在中国几千年小农经济传统和斯大林模式传统这两种传统的混合影响下转圈子、翻烧饼。只有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才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使从那时以来,在改革开放中仍然经常被“姓资、姓社”所困扰,念念不忘反对“和平演变”,实际上仍然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处处缩手缩脚、畏首畏尾。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了判断社会主义的三条标准,使全社会在转变观念上完成了一次飞跃。 诚然,近十几年来,世界史学科有很大发展。可是,由于世界史学科受原苏联的影响太深,原来“左”的毒素渗透到世界史学科机体的每根毛细血管,转变观念这一工程就显得特别重要。不说别的,单以目前高等学校采用的世界现代史教材来说,我读过的,80年代以来编写的就不下15种。不论那种教材,关于社会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关系等四大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框架、基本体例,可以说是维护教条主义传统观念的,是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相背的。如果一直拿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相悖的教材,去教当代的大学生,连篇累牍讲那些过时的教条,世界史学科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世界史学科在中国跨世纪发展中的作用,世界史学科的前景,将会如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推进中国在跨世纪中的发展。对世界史学科来说,重要的是如实地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总结文明历史的规律,转变社会在攸关人类文明发展的某些大问题上的观念,这是世界史学科的一项重要跨世纪发展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