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卜弥格的生平 卜弥格(1612-1659)是波兰17世纪来华著名的耶稣会传教士,西方早期为中学西传作出杰出贡献的先驱。卜弥格的波兰文原名叫米哈乌·博伊姆(Micha Boym),1612年出生在乌克兰的利沃夫(Lwów)。 卜弥格在澳门学了几个月的汉语,不久就登上了海南岛,被安排在海南岛琼洲附近定安城里新成立的一个耶稣会传教士使团里工作,他在这里住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时正值明末清初,清军已入关内,明崇祯皇帝朱由检1644年在煤山自缢后,万历皇帝的孙子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在广东的肇庆称帝,年号永历,史称南明。这个朝廷里有一位位高权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叫庞天寿,早在天启年间或崇祯初年,在北京就接受了天主教信仰。此外还有一个德国的天主教传教士瞿安德(Andre-Xavier Koffler)①,曾给宫里的皇太后、皇后、太子和几个宫女受过洗,所以这是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小朝廷。这时清军占领了福建和两广的一些地方,1647年,清军又占领了海南岛,岛上和明朝政府有公事往来的耶稣会使团因此受到了攻击。卜弥格曾被清军逮捕入狱,后来他越狱逃跑,来到了越南的东京(今越南河内),后又辗转来到了澳门。照波兰当代汉学家和卜弥格的研究家卡伊丹斯基(Adward Kajdanski 1927-)的看法:1649年初,永历朝廷里的皇太后曾请求当时葡萄牙驻澳门的总督派一个西方的传教士来协助瞿安德的工作,卜弥格因此被澳门葡萄牙殖民当局选派,来到了永历的朝廷里。卜弥格在这里不仅受到了皇帝和庞天寿的友好接待和留居,而且被皇帝封了官职,和他们的关系十分亲密。不久,卜弥格得到机会,经湖南、河南来到了陕西的西安,他在这里见到了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但永历朝廷由于清军的进逼,想为抗清斗争远去欧洲争取救援。因此决定从朝廷里派一位使臣去欧洲,以求得罗马教廷和欧洲各国对此天主教小朝廷的军事援助,于是他们把这个特殊而又艰难的使命交给了他们所信任的卜弥格,并且派了一个中国人陈安德(Andreas Cheng)② 和他一同前往。卜弥格带着皇太后和庞天寿致罗马教皇、耶稣会总会长和威尼斯共和国元首的几封求援的信,以及永历赠送给他们的礼物来到了罗马。但是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使得罗马教廷认定南明必将灭亡,因此表示拒绝对南明的支援,只是要他回中国去。卜弥格从里斯本搭船返回东方,1659年8月22日死在广西边境,终年47岁。 卜弥格一生为向欧洲传播中国古代科学和文明成就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几次往返欧亚大陆期间,从他第一次从里斯本去中国的途中开始,一直到他最后来到东京,几乎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中国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化,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划分、社会制度、文化习俗、著名物产和中国的动植物特别是中国的医学,都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用拉丁文撰写了许多有关这些方面的很有价值的著作。其中重要的有:《关于中国边界上防御野蛮人侵犯的城墙,鞑靼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侵入中华帝国的?》、《关于大哲学家孔子》、《中国的城隍神庙或者城神庙即护城的庙》、《中华帝国简录》、《中国事物概述》、《中国地图册》、《卜弥格关于大秦景教碑的一封信》、《卜弥格根据大秦景教碑所编著的一部汉语词典》、《报告》、《中国占星术》、《中国植物志》、《〈处方大全〉前的另一篇前言》、《对上述〈处方大全〉前言的补充》、《中医处方大全》(这部著作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叫《对作者王叔和脉诊医病的说明》,第二部分叫《单味药,中国人用于医疗的单味药》,它简称《单味药》)、《一篇论脉的文章》、《通过舌头的颜色和外部状况诊断疾病》、《耶稣会卜弥格在暹罗王国给医生们写的前言,1658年》、《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士卜弥格认识中国脉搏理论的一把医学的钥匙》(简称《医学的钥匙》)、《卜弥格从东京寄给托斯卡拉大公爵的一封信,1658年11月20日》等。 卜弥格的这些著作特别是他有关中国的动植物和中医的著作一写出来就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海南岛居住的一年中,对中国南方的动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并开始了他的《中国植物志》这部著作撰写的准备。这部著作大概完成于1653年至1655年间,这是西方研究中国动植物的第一部科学著作,曾于1656年在维也纳出版,还保存了原著中介绍的每一种动植物的中文名称和卜弥格为它们绘制的二十七幅图像。后来因为这部著作受到欧洲读者极大的欢迎,在1664年,又发表了它的法文译本,名为《耶稣会士卜弥格神父写的一篇论特别是来自中国的花、水果、植物和个别动物的论文》。卜弥格说他研究中医花了整整十年的功夫,主要是在他来到永历朝廷里的那段时间,完成了一系列论述中医的著作。他的这些中医著作的问世却有过一段十分坎坷的经历:他第二次来到中国,途经果阿和暹罗的大城府时,得知他作为南明的特使,已经不能够去澳门了,便把他这时已经完成的一部分论述中医的著作手稿交给他当时也去中国的旅伴、比利时来华传教士柏应理(Philip Couplet),希望他以后拿到欧洲去出版,但柏应理并没有把卜弥格的这些著作的手稿带到澳门,然后从那里寄到欧洲去,而是把它们交给了一个荷兰的商人约翰·范里克(Jan van Ryck)。这个商人又把它们寄到了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③,于是这些手稿就被那里的荷兰东印度的总督梅耶特瑟伊克(Johan Maetsuykey)扣了下来,后被那里的荷兰医生们利用。在1665年至1671年间,柏应理又给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位首席大夫阿德列亚斯·克莱耶尔(Andreas Clayer)单独寄去了一些卜弥格的医学著作手稿。克莱耶尔1682年在德国出版的一部《中医指南》中,便将他所得到的卜弥格的《中医处方大全》、《通过舌头的颜色和外部状况诊断疾病》、《一篇论脉的文章》和《医学的钥匙》的部分章节,以他的名义发表了,后来便遭到了德国历史学家和东方学家拜尔(Gottlieb Siegfried Bayer)、法国医生和汉学家雷慕莎(Abel Remusat 1788-1832)等人的指责,说克莱耶尔在《中医指南》中剽窃了卜弥格有关中医的论著。不过法国另一位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又为克莱耶尔辩护,说他为收集和保存卜弥格的医学著作,使它们能够发表出来,是有功的。柏应理在1686年,还是将卜弥格的《放在〈处方大全〉前的另一篇前言,这同一个神父》、《对上面〈处方大全〉前言的补充》和他的《医学的钥匙》以及作为这部著作“前言”的《耶稣会卜弥格1658年在暹罗王国给医生们写的前言》一起,以卜弥格本人的名义,在德国的纽伦堡出版了。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