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弥格的《报告》因为反映了天主教在南明永历朝廷里传播的情况,受到欧洲一些国家的重视,早在1653年他在罗马的时候就刊印了它的意大利文本⑤,第二年又出了两个法文译本。后在慕尼黑又出了两个德文的节译本。他的《卜弥格关于大秦景教碑的一封信》和《卜弥格根据大秦景教碑所编著的一部汉语词典》也曾发表在阿塔纳修斯·基歇尔(Athanasius Kicher)1667年出版的《中国图说》这部著作中。基歇尔是著名的古埃及学家,对东方的语言和文化很感兴趣,后来他从卜弥格那里对中国有过多方面的了解,并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介绍过卜弥格的成就,和卜弥格结成了终生的友谊。除以上外,卜弥格其他的著作都从来没有发表过,有的甚至已经遗佚。那些没有发表过的著作的手稿或钞本现保存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梵第冈或耶稣会的档案馆中。但不论是他发表过还是没有发表过的科学著作,它们早在17世纪,就使整个欧洲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有了全面的认识,对西方早期汉学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交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来许多西方的汉学家不仅在他们的著作中经常引用他的论著,而且纷纷为他树碑立传。如在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一些最重要的百科全书中都介绍过卜弥格的生平,雷慕莎在法国出版的《传记大全》中写过他的传记,介绍了他的科研成就。法国汉学家沙布烈和伯希和也写过卜弥格的传记。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介绍过卜弥格的业绩,如冯承钧在1931年出版的《景教碑考》和张星烺在1934年出版的《欧化东渐史》等著作中,都对卜弥格作过简短的介绍。冯承钧还将沙布烈和伯希和撰写的卜弥格的传记译成了汉文,前者叫《明末奉使罗马教廷耶稣会士卜弥格》,194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者叫《卜弥格传补正》,1962年发表在《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三编》上。这些传记对永历朝廷内部的情况和它如何接受了天主教信仰以及卜弥格出使罗马教廷的经过,他途中遇到的各种曲折和卜弥格的部分著作都作了详细的介绍,但对其中一些史实的细节和后来克莱耶尔是否剽窃了卜弥格的著作一事有争议。1988年,我国学者方豪在他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也收进了卜弥格的传记,这部传记不仅介绍了卜弥格的生平,而且也提到了他几部最重要的著作如《报告》、《卜弥格关于大秦景教碑的一封信》、《中国地图册》、《中国植物志》和《医学的钥匙》等。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我国台湾学者黄一农的著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的第十章“南明永历朝廷遣使欧洲考”也详细地论述了南明永历朝廷的抗清斗争,基督教在这个朝廷里的传播以及卜弥格出使罗马教廷的背景和经过,但未更多地涉及卜弥格关于中国的论著。20世纪70年代,卡伊丹斯基就开始了对这位伟大先驱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先后出版了两部关于卜弥格的传记著作:《明王朝的最后特使卜弥格》和《中国的使臣卜弥格》,对卜弥格的一生和他的伟大业绩作了全面和深刻的论述以及公正的评价,这两部著作都曾由笔者翻成汉文出版。几年前,卡伊丹斯基和笔者又应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的约请,要在我国首次翻译出版卜弥格的著作,先由卡伊丹斯基将他已收集到的卜弥格的全部著作⑥ 从他的拉丁文原著翻成波兰文,给笔者提供他翻译的波兰文打字稿,再由笔者转译过来,名为《卜弥格文集》。另外,由张西平教授从基歇尔的《中国图说》的英译本中转译过来的卜弥格的《卜弥格关于大秦景教碑的一封信》和《卜弥格根据大秦景教碑所编著的一部汉语词典》也收进了这部《文集》。这是目前在全世界能够收集到的卜弥格的著作的汇总。2012年是卜弥格诞生四百周年,这部《文集》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在中国也是全世界的首次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