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秦汉北部边防建设(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 刘太祥 参加讨论
这是说汉代少数民族内徙之策是权宜之计,非长治久安之策。
    秦汉与少数民族缔约媾和首先表现在和亲联姻,汉初,匈奴强大,屡次征战,多被匈奴击败,于是就有了“和亲”之事。“和亲”始于汉高祖,他是因为中原经秦末之乱及楚汉之争,不得不以“和亲”之策来约束匈奴的军事行动,汉与匈奴“约为兄弟”,以加深双方的和平亲密关系。其次是订立盟约。孝文帝致书匈奴,再申约定:“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这等于汉与匈奴划分势力范围:长城内之华夏即“中国”为汉管辖;长城以外“三北”的“引弓”之国即游牧或渔猎之族皆归匈奴管理。双方约定:“匈奴无入塞(长城内),汉无出塞,犯今约者杀之。”[5](卷九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对和亲有段精辟的评价:
    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是时,天下初定,新遭平城之难,故从其言,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孝惠、高后时遵而不违,匈奴寇盗不为衰止,而单于反以加骄倨。逮至孝文,与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岁以千金,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是以文帝中年,赫然发愤,遂躬戎服,亲御鞍马,从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驰射上林,讲习战陈,聚天下精兵,军于广武,顾问冯唐,与论将帅,喟然叹息,思古名臣。此则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也。
    这充分说明汉初对匈奴的媾和,劳民伤财,并未阻止匈奴对汉的军事行动,只是权宜之计,所以文帝才选将练兵,提高军事实力,抵御匈奴的入侵。
    (二)武力讨伐
    秦汉武力征讨,示以惩罚,收复已失去的土地等,是对少数民族背叛行为而采取的最严厉的战争手段。如,秦汉时屡次征伐匈奴,汉武帝对匈奴重大的战略反攻就达11次以上,战事进行了数十年之久,取得系列胜利。从此,“匈奴远循,而漠南无王庭”[5](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但“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5](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墯殰,罢极苦之。自单于以下常有欲和亲计”[5](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东汉对匈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以其自身的强大挡住了匈奴时断时续的军事进攻,也多次对匈奴武力征讨,命窦宪、耿夔等人讨伐北匈奴,“前后并进”,“蹑北追奔三千余里”,“单于震慑,屏气蒙氈,遁走于乌孙之地,而漠北空矣”[7](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于是诸将邓骘、任尚、马贤、皇甫规、张奂之徒,争设雄规,更奉征讨之命”,“所以赂遗购赏,转输劳来之费,前后数十巨万”[7](卷八十七《西羌传第七十七》)。秦汉对少数民族的武力征讨,虽然劳民伤财,但是沉重地打击了少数民族的侵略势力,保障了边防的军事安全,促进了边疆社会的和谐。
    秦汉对少数民族恩威并用,对边防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5](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这是说到了宣帝的时候由于以前武帝的武力征讨,匈奴内部的分裂,又施以威力和恩德,匈奴归顺,边境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汉书》作者班固认为,“夷狄”“人面兽心”,不可理喻,“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而招寇”,但“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靡不绝,使曲在彼”[5](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班固提出的是对少数民族不和也不打,重在防御。我们认为不论是和还是打,都是必需的,但要因时而异,对待少数民族一定要加强防御,有备无患。汉武帝时候,在武力讨伐匈奴的同时“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加强防备,“然后边境得用少安”[5](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维护了边防的安定。所以《汉书》的作者班固说:“夫边城不选守境武略之臣,修障隧备塞之具,厉长戟劲弩之械,恃吾所以待边寇而务赋敛于民,远行货赂,割剥百姓,以奉寇雠。信甘言,守空约,而几胡马之不窥,不已过乎!”[5](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就是只有选好边防良将、筑城建塞、修障造燧、装备精良的武器,才能防御边寇的入侵;而赋敛人民、贿赂寇贼,听信甜言蜜语、坚守空洞的条约,希望寇贼不侵犯边境,那是不可能的,是完全错误的。
    六、秦汉北部边防建设的特点
    秦汉北部边防建设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建章立制,二是财政投入力度大,保障了北部边防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
    (一)注重建章立制
    在传统文献和出土简牍中有大量的有关北部边防的法令,主要有《秦律十八种》、《二年律令》、《功令》《击匈奴降者赏令(附科别)》、《塞上烽火品约》、《烽火品约》等,内容涉及行塞与秋射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军功奖惩制度、关塞检查制度等,对守边塞者叛国惩罚、边防出入境、戍边、烽燧、邮亭驿传、边吏职责、防御设备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保障边防的军事和治安安全。1.继承秦国的军功爵制,奖励军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在战争中立过军功的人可以爬上王侯将相、封君食邑的高位,甚至一般士卒也可以通过军功爵制获得一小块土地,或取得一些法律上和赋役方面的优待[22]。2.边防巡行制度。两汉政府在边郡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边防体系,边防职官循行视察边塞防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派往边郡循行的有中央以及地方的各级职官。对于循行官员的行程,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以保证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循行的内容与屯戍相关,包括了兵器折损情况、守御器及烽火器具是否完备、燧卒对于烽火品约的熟习程度、燧卒在岗以及核实日迹情况,等等,循行制度保证了边防体系得以正常运作。3.边防财物拘校制度。从新、旧“居延汉简”得知,西北边塞地区对财物拘校、审核的范围甚广,其中尤以钱、粮、兵械、守御器备为重点。在贯彻落实中要求做到“必得事实”,严格认真。拘校的时间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拘校方法主要是将实物与账簿核对,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核对以及通过调查、询问的方式等。由于官府对拘校的执行力度较大,故当时拘校审查出了不少“计簿不实”、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和吏员渎职违纪行为,并就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了惩处。4.边防依法问责制度。秦汉以法治军,严惩危害作战利益、违反军队建设的重大犯罪行为,凡违抗军令、后期、逗留、畏懦者,擅自退却、谎报军情、叛敌投降者,擅自发兵、虚报军功及争功相嫉者,等等,都规定了严厉的刑罚,一般都要判之以死刑[31]。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保存了西汉初期的一些边防法律条文,主要包括守边者叛国、边防出入境、戍边、烽燧、邮亭驿传、紧急事变处置、边吏职责、禁止译人诈伪等八个方面的内容[32]。边防法律和制度为北部边防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财政投入力度大
    秦汉重视北部边防建设,军费开支多,据上官绪智研究,汉代总兵力在100万左右,每年军官俸禄、衣粮供给与转输费、军械装备及军马费等经常性费用30余亿,约占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例的26.75%、大司农收入比例的80.25%[33]。而边防军的费用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大。黄今言认为:“总而言之,西汉边防军以30万计,其一年养兵费为:口粮800万石,军官俸禄、衣装和转输费用约22.7亿钱(军官棒禄4.98亿、衣装6.9亿、转输10.8亿)。平均每人消耗粮食27石,费用7600钱左右。”边防养兵费用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总额的比例:口粮的14.51%,赋敛的34.7%。平均每人每年消耗6户田租,用掉约14户的赋敛[6]。庞大的财政投入为北部边防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物资保障。
    ①笔者案:指幽、并、凉三州,几乎是东汉西、北边郡之全部。
    ②简装本、精装本《居延新简》均作“吏”字,应该是据上下文意、文例及残存笔迹补出。因此简恰在此处折断,故释作“”更合实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