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结语 自6月15日被围,至8月16日解围,北堂总共被围困了63天。通过上文略显冗繁的考证,笔者希望可以搞清楚这63天里几个基础事实:(1)6月15日起,团民开始围攻北堂,清朝宣布对外开战后,清军也参加了进攻,其中包括武卫中军、武卫后军及虎神营等。(2)在围攻过程中,有多个坛口的义和团轮番上阵,起初发起集体冲锋遭重挫,后以纵火为主要进攻手段,所需物资则得自官府赞助。(3)清军在北堂四周设置了多个炮台,实施远程炮轰和来复枪射击,几乎不参加近距离攻击。(4)围攻后期,团民在官军驱使下挖掘地道、埋设地雷,给教堂建筑和人员造成不小损失。(5)北堂地形易守难攻,守军布防及教民组织亦较为得力,这是它能够长期坚守的有利条件,但在武器、后勤、情报诸方面都处在严重劣势,北堂之所以未被攻破,主要还在于进攻方未尽全力,不仅炮击偏离目标,清军也从未尝试近距离攻坚。(6)造成教堂方面人员伤亡的,主要是流弹和地雷,而非正面战斗,另外有大量中国教徒死于饥饿和疾病。关于这场战争的既有研究,往往赋予义和团特殊的地位,其实返回历史现场来看,它的作为有待重新估量。在北堂围困期间,庄王府曾经下令:“后门不许义和团出,外城不准义和团出入,只许围攻西什库,不得擅离汛地。”【107】与之同时,教堂人员亦目睹了清军逼令义和团民冲锋的一幕:“官兵在后不令拳匪后退,亦开枪向拳匪攻打,匪徒死者无数,到底不敢前来……”【108】这一幕提示我们,历史的画面远远不会有那条如果可以找出来的历史的主线那样清晰。团民总是沉默的一群人,无论生前或身后,想替他们发声的现代人,不必急于扬之入天,或抑之入地。史实的重建只是寻求解释的第一步,却是无法轻易迈过的一步。本文便是这样一次小的尝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