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毛泽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指明了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方向。毛泽东认为:“‘五四’以来,这支文化军队就在中国形成,帮助了中国革命,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19)但是,直到1936年,在苏维埃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文艺创作方面,我们干得很少”。为此,他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文的方面去说服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从文的方面去宣传教育全国民众团结抗日”,要“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这是你们伟大的光荣任务”(20)。1939年6月,毛泽东在看了萧三的诗稿后回信说:“大作看了,感觉在战斗,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现在的生活也全部是战斗,盼望你更多作些。”(21)如何才能实现文艺的战斗性呢?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22)。针对文艺界存在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23),他明确要求:(1)文艺必须从现实的革命事业和政治任务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24)。(2)文艺必须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25)。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必须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的革命内容与民族形式的关系。(3)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文艺的政治性和真实性可以“完全一致”;(26)“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不过,他又指出,“现在更成为问题的,我认为还是在政治方面”。(27)毛泽东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的论述既体现了辩证性,也体现了现实针对性。通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领导主持了文艺界的整风运动。1942年6月,丁玲发表《关于立场问题我见》一文指出:“共产党员的作家,马克思主义者的作家,只有无产阶级的立场,党的立场,中央的立场。”“我们的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联系的发展的看问题。”(28) 5.毛泽东关于中国式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重建以及以工农为师的思想,也对党的理论工作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他们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针对党内一度出现的教条主义,毛泽东一方面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普遍指导意义,但同时更强调中国革命实践对于人的认识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只接受了“书本上的知识”的人还很难“算得一个完全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里去”(29)。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毛泽东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30),要“以工农的思想为思想,以工农的习惯为习惯”,进行“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与被改造(31)。他告诫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32)。毛泽东把是否同工农大众相结合当作判断知识分子革命性的唯一标准。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党的理论工作者纷纷表示,要“把艺术家的身份丢掉”,“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真正参加实际工作”,(33)要“放下读书人的臭架子,好好跟群众当个小学生”(34)。“到农村去,到工厂去”成为一时风潮。丁玲停止了一切文学创作,“又像上前线一样,打背包,裹绑腿,到柳林同老乡一起纺线”(35)。延安各文艺团体也纷纷行动起来,举办各种活动,积极贯彻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如延安文化俱乐部搭建街头艺术台,举办“街头画报”“街头诗”“街头小说”等大型墙报,使文学家们的艺术创作直接面向广大群众;鲁艺、边艺、部艺、平剧院、民众剧团、西北文工团、联政宣传队等也纷纷奔赴农村与前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