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研究述论(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城市史研究 方秋梅 参加讨论

    二 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研究虽然产生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第一,学界对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问题尚未形成充分自觉探求的领域意识。
    目前,有意识地就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展开论述的成果很少。不但专著付诸阙如,而且专文亦为数寥寥。如前所述,专文仅见卢汉超有关上海租界华人参政运动的述论,宋美云有关天津商会参与城市公共环境整治的论述,王煦、李在全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民间市政建议和计划的研究,以及民间参与因素的梳理与论析,邱红梅对于近代汉口市民市政主体性意识及王云骏对于民国时期南京市民参政意识的研讨,以及方秋梅对于近代汉口商界、上海商界以及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的市政参与的探讨。专文数量少,反映出自觉研究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问题的学者仍为数寥寥,具有明确的领域意识的历史研究者,更属凤毛麟角。
    即便是专文论述,有的也对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缺乏充分自觉的认识。有的专文仅仅将民间参与市政作为影响市政发展的因素,而非将其作为影响市政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唯一的相对于官办市政的重要方面。换句话说,研究者对于民间市政参与还只有初步的认识,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的独特性及其在近代中国市政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有的专文在内容上实际论述的是民间市政参与,但在概念上却缺少明确的表述,如论述天津的民间(主要是商会)市政参与时使用的是“非政府组织参与”这个概念。关键概念使用上的差别,实际上反映出研究者对于民间市政参与问题有所认识,但又未形成充分自觉的研究状态。
    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众多的民间市政参与相关研究,散见于大量研究善堂善会、商会及救火会之类的社团组织的成果中。但民间的市政参与往往被置于地方自治、公益事业、公共事务、公共领域的范畴内,缺乏研究领域的独立性。这固然与研究者既定研究的对象不同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界对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问题缺乏自觉探求的领域意识。
    第二,研究尚处于一种散在的状态,缺少整体观照。
    起步阶段的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研究,其所涉及的民间市政参与主体,主要是商界,民间组织主要有商会、水会(消防会)、善堂商会等。与此相对应,所论及民间参与的市政领域,主要集中于消防、社会救济、道路修筑以及与基于地方自治的市政管理,其他方面的论述则极为零散。
    所涉及的个体城市主要有首都北京及上海、汉口、天津、苏州、济南、广州、南京、青岛、厦门、宁波等开埠城市。所涉及的城市区域主要是江浙、山东、津—京、福建等沿海与沿江的部分相对发达的地区。
    相关理论性问题的探讨主要包括民间市政参与的制度化与合法性问题、民间市政参与的类型、方式与模式问题,另外还涉及市政参与与城市现代化、城市现代性问题。
    总体说来,学界对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问题的研究还处于一种散在的状态。这种散在的起步状态,是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还没有足够深入的结果。应该说,就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研究整体而言,这些散在的研究也都是十分必要的,它们一起构成了该研究领域的基础。但是,作为与市政官办相对而言的民间市政参与,其研究所涉及的市政领域、个体城市、城市区域以及理论问题,及相应产生的研究成果,与既有的官办市政研究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样的研究境态,与前述的缺少研究该领域的充分自觉意识一起,决定了既有的研究不可能对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进行整体观照。
        对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研究缺少整体观照,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我们既有的官办市政研究缺少也是最不应该忽视的学术参照。没有了这样的学术参照,我们的近代中国市政史研究就很难具有真正的整体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