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研究述论(9)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城市史研究 方秋梅 参加讨论

    三、有关深化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研究的一点思考
    如果要深化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至少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我们的研究应该在广义的市政层面展开。
    在学术界,“市政”是一个充满分歧的概念。如果我们的研究只需要就非常具体的某个局部的市政领域展开,那么,即便是最狭窄的市政概念也无可厚非。但是,就民间市政参与这个研究领域而言,它注定了需要在宏观的市政视野下展开,因为“民间”的存在或出现,相对的就是政府。如果以民间属于社会,官府属于国家的话,那么,我们对于民间市政参与的研究,势必涉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便是将国家也视为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在论证的过程中,也将涉及民间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问题。因此,我们的论证都必将涉及宏观的政治问题,对于“市政”的界定,不能局限于管理学或行政学的范围,而应该是属于政治学的范围。换句话说,我们应取广义的“市政”概念。
    第二,在研究内容的拓展与深化方面,要进行整体性研讨,实行重点突破。
    如前所述,目前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研究处于未充分自觉的散在研究状态,这种状态势必影响我们对于市政发展乃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全貌的认识。为了尽快促进对民间市政参与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在研究内容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进行拓展与深化:一是要开展整体性探讨,对民间市政参与主体及其市政作为进行全面梳理。就学理而言,市政不仅仅是城市地方当局、市政当局或市政府单方面的事情,还是所有城市人或市民的事情。因此,市政研究不应只关注官方的市政作为,还应该给予民间的市政参与以充分的关照,这样的市政研究才算是比较完整的市政研究。
    就事实而言,民间力量或民间人士也确曾参与市政。如果我们对民间市政参与视而不见或不予关注,那么,我们对近代中国市政史或近代中国城市史的研究,必定在完整性上大打折扣。
    不过,从既有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成果来看,过去我们主要关注政府是如何办市政的,而且很多研究成果将其作为唯一的市政主体,很少有意识地关注市政发展过程中民间社会力量或市民的参与;即便是有所关注,也通常是作为被控制或被治理的对象而存在,从而容易使研究失之偏颇、浮泛,同时也容易使研究陷于模式化。实际上,任何时段的研究都应该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不论是我们将国家视为社会的相对存在,还是认为国家存在于社会之中,市政史的研究,最终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史研究。而离开了城市社会的基本主体——市民及其组成的各种社团、组织去研究城市,这样的研究注定了将是残缺不全的,是缺少立体感或整体性的。
    而要清楚地了解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的整体情况,我们就必须对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的主体进行全面的梳理。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的主体,除了个体之外,就是社会团体和社会群体。前述的商会、水会、善堂商会等均属于社会团体之列,商人属于群体之列,也就是说,主要涉及商界。事实上,近代中国的民间组织众多,界别也绝非只有商界,近代中国的学术团体、宗教社团等非职业的团体及其个体或群体,还有学界、新闻界等,均曾参与市政。所以,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市政史,还应该对这些参与市政的民间主体及其市政作为,进行梳理。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全面梳理近代中国的民间市政参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