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清末社仓经首选任与乡村社会(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 李德英 冯帆 参加讨论

    (一)社田置买、招佃、退佃与追佃 
    相对来说,社田置买是较为简单的任务。社仓经首通过置买社田扩大经营,但这并不是定制,不需每年进行,社田租谷若“十数年足原额外,又可更置田亩”。⑩ 
    招佃即佃农向社仓经首租佃社田,佃农经凭中人说合,将押租银两交与社仓经首,立租佃契约,呈于知县备查,即完成了招佃行为。佃户向社仓经首讲明原因,交清租谷,呈明知县后即可退佃。从以下两则三乡佃户给新津县知县的呈文中,可了解社仓经首的工作与社济仓的租佃关系。 
    兹民登凭团甲周明德、金树堂及中证张玉福,甘愿照前出压银(11)二十四两佃耕。大老爷禄,案下社济田大小六块共计十二亩。比日凭中将压租银两交与经首收清,至每年租谷十二石零四升,秋收晒干推运上仓过风,凭仓斗交,不得短少升合。如有短少,许在压租银内扣除,恐口无凭,立佃约存案备查。(12) 
    据这则社济田约,可以清楚地了解社济仓社田的经营模式。起初,佃户若想佃耕社田,需要经过团保、中证人与经首说合。经双方协调统一后,将所佃社田的押租银两交予经首,签定契约。其后,每年秋收后,晒干推运上仓过风,交予经首租谷。如果租谷有短少,则折合成银两,于押金内扣除。 
    具退状长乐乡社田佃户王干氏为孤苦难耕甘愿退佃事。情宣统元年闰二月,氏子王福田出押银二十四,约佃长乐乡社田十二亩,耕租年纳租谷十二石零四升。不料次年氏子病故无嗣,累债无,又兼秋雨连绵,田谷生芽者多是,年租谷颗粒未上。去岁因遭时乱,田谷收回,迭被同志会众扰复,不知何时将谷概行撮去,无谷完纳。氏斯孤独,难以耕种,投明经首王子才等说明,甘愿以押银折底谷二十四石零,将田退去,祈饬经首另行招佃,生死两感。伏乞大老爷台前施行,将移交新任孙核办。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日。(13) 
    据这则社济田约可知,社济仓社田签订租佃契约后,若佃户不能完纳租谷,无力负担耕种,可以提出退佃。具体做法是先向社仓经首说明不能继续耕种的原因,并交清租谷,或者以押银折谷偿还,后向知县呈明即可。 
    从以上两则契约可以看出:1.社仓经首拥有组织招佃与退佃的能力;2.社仓经首管理押租银两,每年收取租谷,若谷有短少,可自行在押金内扣除。 
    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社仓经首的追佃工作。在所有工作当中,最为困难的就是追佃。在追佃过程中,社仓经首既要面对官府的盘查追问,也要面对佃户的抗租和逃租行为。同时,社仓经首虽有追佃的职责,但却没有追佃的能力,因而他们只能依赖于团保或者地方政府。具体来说,追佃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社仓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追佃,社仓经首令仓内仓夫等对佃户进行催缴。这一阶段征收欠款的成功率并不高。第二阶段的追佃则由社仓经首会同团保共同进行。若仍是追缴未果,则进入第三阶段,社仓经首向知县投明情况,由知县派差,协助追佃。如果佃户抗租不交,那么由差役将其押入县衙。下面一则案例可以具体说明上述过程: 
    宣统元年(1909),新津县长乐乡有一佃户伍春玉“佃耕社田十五亩,有压佃三十两,年纳租谷十五石”,病故后,其妻伍胡氏同子伍秋桃、伍老二、伍老三、伍老四,“办丧亏欠租谷七石零,许次年补清,颗粒未补。去岁该上租谷十五石二斗五升,颗粒未上”,“连年拖欠租谷二十二石五斗五升”。起初,经首迭令仓夫催其上缴佃款,即第一阶段,但追缴租谷失败,“伊母子互推延今,毫无着落”。随后,宣统元年三月,社仓经首陈子冰等三人将此事禀明知县,知县派出差役,令“该役即将抗延之人,立即随签带县,以凭就追”,便将佃户伍春玉之子伍桃子、伍老二、伍老三押回,扣留在待质所。而后,其母亲伍胡氏上书言明,在其夫身故后,“有子四人各应分压佃银七两五钱”,并且“已于去年正月请恳团族王泽沛、周明德、伍春第、伍仕英等言明,三子将各应分压佃银,并所种小春概交长子伍秋桃收交社谷,二三子分耕刘天顺佃田,惟长子伍秋桃一人自耕社田纳租。如有亏短欠租,不得累及三子,二三子有事亦不得累及秋桃”。最后,根据知县提审,判定长子缴谷十二石,伍老二、伍老三缴谷十石,于八月收获谷物之时,由经首会同团保雇工收获伍桃子等佃耕田谷。(14)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知县在追佃事情中的作用和权力是至关重要的。社仓经首与知县在追佃这一事务上开始合作,由此,地方政府逐渐参与到社仓管理运行当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