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朝统一新疆后,采取积极移民新疆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前往新疆,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矿产开发,金矿即为典型例子。但是,出于对地方安全的顾虑,清朝对于内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也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新疆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成为东西方不同民族迁徙和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
摘要: 清咸丰以后,受文献来源的束缚,西北史地学的发展步伐陷于停滞。至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增多,一些驻外使节逐渐开始引进利用西文材料,从而促进了西北史...
清代,蒙古族主要聚居漠南、漠北和漠西地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东临黑龙江将军辖境,西至阿尔泰山接新疆,南至大漠与漠南蒙古相连,北与俄罗斯交界。清入关前,后金与喀尔喀有贸...
摘要: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认为匈奴族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按照现在能够检索到的历史文献的记载,全面观察匈奴政权创建时期的历史,将匈奴政权列为北方民...
清朝在定鼎中原、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曾经以“恩威并施”、“因俗而治”为方针,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清朝的西藏政策,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摘要: “政教合一”的喇嘛旗是清代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畸形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相关文献和蒙古文原始档案,从社会与历史变迁视角阐述了清代蒙古地区...
摘要: 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的分布基本沿袭了清代统一新疆后的格局。1919年,阿尔泰划归入新疆,由此,阿尔泰地区的蒙古族也成为新疆蒙古的一部分。关于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的...
摘要: “国民国家”构筑意味着将域内全体居民培养成同质性国民。能将国民统合为一体、养成同质性国民的,唯有国民教育一途而已。本文希冀通过考察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晚清蒙古...
摘要: 关于铁弗匈奴与大夏国的研究现状,目前仍处于缺乏系统的研究状态。造成这种研究现状的原因之一在于相关史料匮乏且零散,各种史籍取舍角度有别,史源不清,各书之间的相...
摘要: 文章对金树仁时期到新疆探险、旅游、传教、工作的外国人,或者从他人作品中了解到新疆的外国人的著述、论文进行系统的梳理,概括出这一时期外国人新疆研究的主要特点。...
由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段金生博士所著的《调适与冲突———杨增新思想与治新实践研究》一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5月出版。正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马大正先生在序言...
摘要: 清廷明确规定西藏政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轮流遣使于腊月进京朝觐皇帝,贺元旦,献丹舒克附贡,行请安、谢恩之礼,定立了前后藏年班制度。清廷则在朝觐人数、时...
...
摘要: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
摘要: 鸦片战争后,蒙古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清政府不得不考虑以新的政策来应付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于是移民实边政策开始实施,从此开始了对内蒙古地区的全面放垦。清末移民实...
摘要: 我国古代唐以前法律文献亡佚,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保存了西汉初期的一些法律条文,其中包括边防法律条文。本文认为,这些西汉边防法律至少包含八个方面的内容,即守...
摘要: 清太宗和世祖为使漠北喀尔喀部臣服,采取了一系列的招抚策略及措施:如以军事征伐相威胁、阻止其与内地贸易、收留其逃人、分化其与卫拉特的同盟关系、邀请五世达赖喇嘛...
摘要: 本文针对顺治、康熙时期,盟旗制在喀尔喀蒙古推行的背景及其顺利推行的原因,作一浅显的论述。盟旗制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顺利推行,是与清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分...
摘要: 本文对1911-1949年间的新疆与苏(俄)关系做了较全面的概述,认为近代新疆历任主政者都十分重视和苏(俄)的关系,采取了请中央政府派员处理交涉事务、在中亚设置领事馆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