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伪“蒙疆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扶植建立的又一个傀儡政权,其所辖地区被日本看作“防共特殊地带”。为了维持侵略战争,日本以伪政府为招牌,依靠行政...
摘要: 清代中国内陆边疆西藏、新疆、蒙古地区城市出现较快发展,但相比内地的城市发展仍然滞后和缓慢。脆弱的自然地理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社会动乱与内外战争、落后的经济...
摘要: 本文深入研究了吐蕃法律的渊源、形式和立法原则,认为吐蕃法律有比较系统的立法原则,吐蕃法律的形成主要受到历史传统、佛教文化和外民族文化的影响,吐蕃法律的形式主...
薛延陀名称和居地,前人有过研究,但得出的有些结论很难让人信服。要想了解薛延陀部的居地、迁徙情况等历史,先得考释薛延陀名称之来历。据现存史料,能解释通薛延陀之称来历...
摘要: “安南之役”是清乾隆年间中、安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文章从“安南之役”发生的背景、“安南之役”前期进军顺利和后期失败的原因、“安南之役”的性质和影响等三个方面...
明代蒙古达延汗六万户的由来,一直是学术界所关心并有争议的问题。此文作者考察了蒙元至明代蒙古各集团的变迁,试图指出它们与达延汗六万户的渊源关系,颇有新意。其基本观点...
摘要: 文章通过对比满、蒙、汉文历史档案文献,认为《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3)顺治元年正月己亥(十日)条所记当为“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十五日”文书的误解,添加的“...
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的五卷本《蒙古民族通史》将由我校出版社在“八五”期间陆续出版.该通史最早问世的是第三卷明代蒙古史①,已于1991年5月出版。本卷作者为内蒙古师...
摘要: 本文认为蒙元统治者“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的偏见比较淡薄,对边疆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为获取边疆的赋税与矿产品,蒙元在西南边疆积极开拓与系统经营,并取得...
摘要: 日前结束的“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对策”中日学术研讨会,从我区草原荒漠化日趋加剧的根源、进程、现状、机理等不同角度,在较深层次上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自然科...
摘要: 唐代,都督一般兼任治所州的刺史,出现了都督、刺史两个长官合一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都督府与治所州政府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都督府与治所州政府之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
摘要: 蒙藏事务局是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蒙藏地方行使主权、加强对蒙藏地区管理而设置的专门机构。本文依据民国史料和相关文献记载,对蒙藏事务局官制草案颁布实施的始末作了详...
摘要: 吐默特阿勒坦汗时期,藏传佛教再次传入蒙古地区,对蒙古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依据大量史料,对当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过程、原因以及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作...
摘要: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之后,至1959年3月达赖集团武装叛乱之前,毛泽东多次致信十四世达...
摘要: 和亲一般是指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西汉时期的和亲有两个方向,一是匈奴,另一个是乌孙。西汉与这两个民族...
摘要: 在叙述1949年底至1950年初中苏两国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中涉及新疆的许多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发生的缘由及其影响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同时还顺便对《中...
清代前期,西藏地方政府的统治体系依据不同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使各时期的统治制度不尽相同。先是,蒙占汗王受清中央政府委派通过西藏地方政权下设的第巴职务管理其政治事...
摘要: 班禅返藏问题,不仅是十世班禅自己的问题,也是和平解放西藏、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大核心问题。他首先争取中共中央对自己地位的承认,提出解决班禅问题的方案和...
摘要: 蒙古王公的年班作为清朝对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为清朝统治者所重视。这项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参酌古制而制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对蒙政策“宽严互济”、“恩威并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