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中期开始,大批东蒙古部落不断进入青海地区,形成以西海即青海湖为中心的“西海蒙古”,成为明代东蒙古一个重要分支。但具体来说,西海蒙古也并非由某一单一派系的的部...
喇嘛教自元代传入蒙古地区,到明代以后己逐渐成为蒙古民族普遍信仰的宗教。清朝统治者利用喇嘛教羁糜蒙古,耗资巨万在蒙古地区广建寺庙,给予喇嘛以免除赋税不服差役的特权,...
西藏地方政府有一套自上而下的行政机构和系统的官吏制度。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权系统——噶厦,按照法制,在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直接领导下,设有噶伦四人,统一领导西藏的政务。...
20世纪的新疆地方史研究是从新疆的重大考古发现开始的。1899年,瑞典地理学、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了古楼兰遗址,轰动了世界。紧接着,西方学者打着各种旗号纷纷进入新疆这块广阔...
本文将我国60年来的古代突厥文研究分为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普及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综合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现在)三个阶段,并介绍了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语言文字...
摘要: 依据美国政府解密的外交文件,可对美国策动“藏独问题”国际化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综观1951年到1968年美国的西藏政策,大体上经过一个推动达赖集团抵制和平解放西藏《...
所谓跨国民族是指那些由于民族迁移、战争、外族人侵、民族分割等原因造成的同一民族跨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并具有不同政治认同的民族。单边主体跨国民族是指那些分属于不同...
清继元明两代封建王朝,在政治上步步加强对西藏地方统治的同时,又实行了许多维护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安定西藏地方的经济政策。研究和探讨这些经济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不...
摘要: 文章结合蒙、藏、汉、俄等文献资料,详细考述了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蒙古的遣使进藏朝拜活动。认为历代土尔扈特蒙古汗王持续不断的遣使进藏活动,客观上成为了远...
摘要: 清代新疆镇迪道建置沿革和职能特征演交,以及清末新疆建省时期道州县体系替代军府制之下多种行政制度并行体制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清政府治新政策的转交和道的职能变化趋...
摘要: 辛亥革命前,在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和国族建构的背景下,张荫棠在西藏举办新政,旨在建立一体化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和建构具有同质文化的国族,开启了西藏社会现代化转...
摘要: 《皇明北虏考》是明人郑晓撰著的一部当代蒙古史著作,是其所撰纪传体明代史《吾学编》中关于北方蒙古的传。记事始洪武元年(1368),迄嘉靖二十九年(1550),记述其间的...
摘要: 辛亥起义后满族亲贵被迫同意清帝退位,而蒙古王公担心语言风俗不同,难以见容于汉族,仍然态度强硬地尊戴清室,反对共和。由于革命党人不断地阐述其民族平等思想,宣传...
近年来,在网络和一些报刊上,有关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议论开始多起来。其实,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民族同化或者说民族融合一直在发生,是一种社会常态。但将同...
摘要: 本文以汉、蒙文史料为依据,探讨了“楚固拉干”蒙古贵族大会在明代的发展演变过程。贵族大会议事制,是我国古代北方许多游牧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政治制度,尤以蒙古为典...
《禹贡》半月刊自1934年3月创刊,先后共出7卷,总计82期。主要发表研究中国地理沿革、边班民族演进等方面论文及调查报告,并将重要问题集为专号,刊载国内地理消息。 《禹贡》半...
“历史上的中国新疆与中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8月18-2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举行。本次会议由《新疆通史》编委会、新疆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欧...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发展的地区,近代更形成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达斡尔...
吐谷浑汗国是其始祖吐谷浑率领部众700户(《晋书》本传为“一千七百家”),从辽东徒河(今辽宁省大凌河)西迁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属永嘉(307~312年)之乱,始度陇而西...
蒙古王公制度确立于清代。民国时期,蒙古王公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研究这一变化过程,对于深入了解近代蒙古族社会政治制度及其阶级结构的演变具有很大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伊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