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1880-1971),字援庵,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史学大师,在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和历史文献学者诸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活动同古籍整理工作紧密联...
近年来,特别是在1994年,古人类学取得一些重大的突破。其中某些研究成果为探讨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很有价值的新证据。 我们可以把劳动界定为人类超越本能...
在“前四史”的作者中,陈寿在后世的声望远不及司马迁和班固,甚至还蒙受了许多非议,身前身后,皆“位望不充其才”〔1〕, 实甚冤之。本文旨在就陈寿遭到非议的主要事端加以...
中国古代分期问题长逾70年,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持中国古代无奴隶社会历史时代的观点,以夏商二代为前封建社会时代,西周是正规意义上的领主制封建社会开始,其下限...
21世纪的历史科学将如何?能否预见其发展的进程和逻辑?不用说,如果从历史主义原则出发,并且在对人类发展以及20世纪历史科学本身趋势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在揭示其暂时还处于...
1 人类怎样看待自己的历史、看待社会文明的演变进程,具有极大的魅力。因为人类需要知道“我是谁,从何处来,到哪里去?”因此,作为人类的一员,尽管他不是伟人、巨人,不是...
傅斯年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快半个世纪了。我们今天还聚集在他的故乡山东聊城来纪念他,对于中国历史学来说,他确实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纪念学术思想领域的前辈历史人...
如何建立史学概论的学科体系?史学概论究竟应该包容哪些内涵?80年代以来,史学界曾有过热烈讨论。对于种种成果,仲伟民在他的《新时期以来史学理论体系研究述评》〔1〕中作过...
今年,是著名的古史学家王国维诞辰120周年及逝世70周年。 在王国维的诸多著述中,涉及中国历史文化问题最深,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篇论文,是他的《殷周制度论》。刚好,今年也...
李文海,江苏无锡人,1932年2月生,1949年11 月参加苏南农村工作团。1955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校任教, 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
历史审美是指把史学范畴的“历史”作为客体审美对象予以美学审视和价值评判,探讨历史美感的存在及其对审美主体的心理情感体验,属于人类一种深层审美文化心理,也是除艺术审...
一 1929年1月,法国青年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尔克·布洛克等人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创立了《社会·经济·历史年鉴》。《年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年鉴学派的产生。实际上,年鉴学...
中国传统史著编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有较强的政治性。探讨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以制订和修正政治措施。褒扬善人善事,贬斥恶人恶事,极力宣扬伦理...
一 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思想,在他的多处著作中都有论述,但集中谈这个问题的,有两篇,一篇是1894年元月25日《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一篇是189...
80年代以来,顺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流,伴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发展的步履,中国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社会史研究者从探讨社会史的概念范畴和理论...
一个学科的产生、发展、繁荣或曲折、衰落,固然是受诸多社会条件以及学科内在原因制约的,但是,对一个学科的生命力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的需要和该学科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
辩明正伪,是历史研究必需注视,认真对待的。我国历史悠久,伪书的流传也早,时至近代,依然有伪书传播,而且在新的时代又有新的特点。其实即使是“伪书”,也不乏参考价值,...
人类历史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发展为五种生产方式。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一种经济结构(即基础)。奴隶制和封建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它们就应有两种不同的经济基础,...
自孔子开始,儒家就围绕着君臣关系、天子与诸侯国的关系作了许多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儒家伦理思想,同时也寄寓着他们建国、治国的理想。这些建国、治国的思想,...
一 国外有些学者把西方新史学的兴起称作“哥白尼式的革命”〔1〕,这是用以表示新史学与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西方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史学相比,是一种根本性质的转变。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