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文明大国的中国,她的存在与发展,以千百年代代相续的农民的辛勤劳动奠定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以历代王朝的更迭为形式的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无不和农民...
“文化热”在我国兴起历时已有十几年,从80年代掀起热潮,90年代中仍不衰退,依然吸引着学界和许多人们的关注,其中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两项: 第一,我们...
170万年前,曾在中国元谋活动的猿人, 绝不会想到她的后代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在20-21世纪的转换中,会发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东方社会就以它的社会...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红军越过中苏边境,在当地抗日武装的配合下,全歼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队,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长达15年之久的血腥统治。 日本宣...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3 期发表了我的《剑桥大学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文。文章的起因是1991年暑假我作为德国汉堡大学的洪堡学者(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pendiat), 曾访问过那里...
20世纪即将走完了它的最后行程,在这世纪交替与时代转换之际,不由触发我们每一个史学工作者深思: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应当是怎样的?前景又如何?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将发展为何种...
“君权神授”是东亚古代文明系统中关于政治权力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天赋人权”是近代开始阶段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体系中关于权力论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二者的核心都是“权力”...
胡适与何炳松同为20世纪中国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们有不少有趣的共同之处,也有一些共同被人误解的地方,其中之一是有关他们的学术背景。胡适尝言:历史是我的训练。但其实胡适...
张广智先生在《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 期上发表的《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及其在中国的回响》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他说:“西方古典史学,最早于何时并由何种...
吴兢所撰《贞观政要》很有历史价值。近年来有些学者发表了一些有关论著,我读了颇受启发,现在读读个人的看法,请方家指正。 一、吴兢撰书的年代吴兢撰《贞观政要》(以下简称...
“史学理论”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它与哲学,特别是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紧密联系;作为一种史学研究,它与中西史学史、学术史、哲学史、思想史具有更加密...
印度事务部图书馆(India Office Library)创建于1801年,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保存该公司和其他人士所获得的东方书籍和写本而设立的。1858年,随着公司的权力和财产移交政府所有,该馆...
杜佑所著的《通典》一书,是一部历史名著。它所记“历代沿革废置及当时群士论议得失”,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思想价值;它的体裁和体例,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上的一次重大的创...
在古籍中,史书称得起是汗牛充栋的,史学自然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史学的发展,史学史也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可是这一门学科起步特别晚,和汗牛充栋的史书比较起来,几乎是...
王国维先生与陈寅恪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学术界中两位蜚声中外的史学大师。他们以其广博的学识,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开拓性的研究,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虽然两位大...
当二十世纪的第一线曙光出现时,古老的中国正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起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巨大政治变革。但就社会性质而言...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但令后世学者遗憾的是,其生卒年始终不能确定,千百年来争讼不已。本文从新的角度并运用新出土的汉简等资料进行综合考证,确认司马迁生于...
在繁茂的中国古代史学园地里,有一种很重要的历史著作体裁--实录。它是在新皇帝即位后,由国史馆根据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等资料,重新汇编,纂修而成的前皇帝一朝...
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我们党的正确决策和伟大创举。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这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代无产阶级...
军阀,这个滋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畸形产物,自辛亥革命以来就成为左右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使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孙中山,不得不与之结下难解之缘。或妥协退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