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化寨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近十多年来关中地区仰韶文化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之一。经过几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和长达近十年的艰苦、认真、细致的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终于编成了四大册...
中国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网传海外的中国文物可能有1000万件,虽是猜测,却应距事实不太远。 面对流失文物,“追讨”之声不绝于耳。现存海外的中国文物是如何流出去的?文物在...
原题:《宗子维城——从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国社会》中文版出版 从本书的英文和日文版同时出版之日算起,至今年已过近一旬;距韩文译本的出版也已近五载。...
2017年是著名作家萧军诞辰110周年。他曾在建国初期(1952年7月-1954年8月)在北京短暂从事过文物保护、调查和考古挖掘工作。萧军参与的文物调查与考古工作,既比不上像定陵考古那样...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有一件珍贵却不太引人注目的藏品——承盘陶熏炉。它体型不大,也就拳头大小,还偏居展柜一隅,常常被人忽略。其实这是一个见证...
长沙晚报讯(记者 尹玮)昨日是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沙博物馆邀请市考古所副所长黄朴华作“发现长沙——长沙城市发展历史”主题讲座。 长沙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
《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发现——我国探索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作者:吉学平。2017年4月发表于《大众考古》总第046期,第36-41页。 这是一篇综述性、普及性论文。文章通过一个世纪...
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的发现和考古发掘,是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从1955年第一次对石寨山古墓群进行发掘到现在已有60多年,也已成为历史。回顾这一段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
6月9日至12日,首届中国旧石器文化节暨河北泥河湾2017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第三届泥河湾公众考古周)将在张家口阳原县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主题是“走近旧石器,拥抱泥河湾”...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以飘逸洒脱的诗词闻名于世。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以诗文著称,世称“三苏”。位于河南郏县的第六批全国重...
编者按: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祖国的悠久历史与壮丽山河,为今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这既是今天我们建构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向世界讲...
6月7日,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遗产论坛拉开帷幕,政府管理者、业内外专家以及民间热心人士齐聚一堂,从实例出发,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探讨对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的探索。清华同衡...
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的“史前文化展”展厅内陈列着一件精美的贝壳饰品。这串贝饰是1985年在山东省广饶县五村遗址13号墓中一具女性骨骼的胸前颈项下发现的,共由75颗贝壳组成,每...
近日,在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共同举办的媒体沙龙“遗产之桥”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燕海鸣表示:“应该允许社会资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考古迎来走向世界的新机遇。目前中国考古约有70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在“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和世界文明的核心地区考古发掘,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陕西省富平县文庙博物馆展厅,陈列着一件反侵略刻石,长1.3米,宽0.36米。登记名为“狩猎墓门楣”。此刻石出自清代抗英名将张青云墓中。浮雕画面上,在一南国城下,五位军人正...
新华社成都5月24日电(记者惠小勇 高蕾 童方)刻有“成都”字样铭文的青铜矛、丝绸之路舶来品“蜻蜓眼玻璃珠”、巴蜀图语印章……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成都...
苏州高新区西依太湖,东接京杭大运河,吴中第二高峰阳山巍巍耸立,大小丘陵点缀其间,自古就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因此吸引了众多百姓定居和营建阴宅。作为吴文化考古重大收获...
6月7日,北京晨报记者从市文物研究所了解到,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31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核心区(不含云中心区域),已累计发掘墓葬718座,出土陶、瓷、金、玉石器4000余...
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提到见证古丝绸之路历史的“鎏金铜蚕”和“黑石号”沉船,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