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排组织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的一种地缘型民间社会组织。在传统社会中,它曾起到管理村落农事、化解村际用水矛盾等作用,如今还主要在农事仪式实践中延续其功能。借...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可以用政府介入旅游经营文艺展演这三个关键词进行大致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了村落的文化客体化、带来了...
摘要: 神奇记忆和虚构传说是瑞典民俗学家冯西多所提出的传说分类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欧洲的民俗学家们围绕这两个概念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传说研究中开辟出...
摘要 :多元混融是白族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质,其具体表现为文类体裁丰富多样、文学文本互文印证、多种类型互融并存、多元观念交织共生等方面。此种多元混融性既与白族民间文学...
摘要 :谚语绝不是简单的公式化的表达,它本身是一种传统智慧,非常适合做争取民权的武器。作为一名虔诚的宗教信徒,道格拉斯在辩论、演讲和写作中常常依据圣经谚语为其论点增...
摘要: 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或强调物质文化的本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或强调物质文化背后的语法规则,或强调物质文化的传承各有自己的学科追求和研究旨趣...
摘要: 中国集体化时期,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人生仪礼尤其婚姻礼俗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迁。文章通过对1958至1983年中国乡村社会婚姻礼俗变迁...
摘要: 在晋西乡村的葬礼中有表演挽歌与祭文的习俗,挽歌是死者的女性亲属的仪式性恸哭,祭文是丧礼仪式的主持者(礼生)对死者直系亲属关于死者的回忆性叙事的一种诗歌化的唱诵...
摘要 :美国学者石听泉2002年出版了英文译著《中国奇物神话〈山海经〉中的精怪》,在为数不多的《山海经》英译本里有自己的特色,且比较系统、成熟,值得深入发掘。文章就石听...
[摘要] 中国台湾高山族谓之出草的猎首行为是曾广布于台湾本岛高山族各族群中的一种文化习俗,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仪式与禁忌并行、过程隆重而谨慎和动机明确而多样等。表面来看,...
摘要 :龙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多元融合的历史进程同步。龙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面,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龙最初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伴生物,随着农业生产...
[摘要] 以壮族天琴文化为案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品牌的营造方略。研究发现,通过仪式化与戒律化传承、文化自觉与活化弘扬、知识化凝练提升、品牌化营造四个基本步骤...
习近平总书记1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习近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格萨(斯)尔》是蒙...
2017年9月开始施行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结合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在资金、人才培养、设施...
摘要: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其传承保护应以生产性保护为指导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创意开发的原则,选取演...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供给相对不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92个指导性案例中,涉及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有3个,彰显司法需求的旺盛。但指导性案例是司法裁判的非...
曲艺的权威定义是由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对中国一系列说唱文体(genre)的总称,包括大鼓、相声、金钱板、二人转等四百余...
摘 要 :母题是故事学的重要术语,影响广泛却众说纷纭。母题术语界定的模糊、功能与母题等术语未能有效勾连、故事学术语体系不完整,这些均限制了民间故事研究空间的拓展。汤...
《中国风俗发展简史》的写作终于落笔,此时的心情难以言表。没想到这部书稿的写作会经历如此漫长的时日。从20世纪90年代算起,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我的教学和学术生涯中,一...
摘要 :岳永逸教授的新著《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对于推进对中国乡土宗教的研究和理解中国宗教有深远的意义。《行好》一书提出的乡土宗教无庙的宗教人神一体辩证法等概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