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佤族南传佛教社会的阶序是以佛教的业力和功德观念作为分类基础,以神圣性逻辑和世俗性逻辑的对立和交融形成的。它不同于印度种姓社会以洁净和不洁为分化基础的阶序...
引言 本文关注现代中国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大众舞蹈及其相关问题。作者选取秧歌舞、忠字舞、广场舞等具有不同时代背景及风格的民众舞蹈形式,试图对它们各自的场景性、经由舞...
摘 要: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应该允许做很多实验。本文作者首先将一个陌生故事讲给常熟白茆著名民间故事家陆瑞英听,在不同时间间隔之后又请她讲述了四次,通过分析,这一故事虽...
我国各民族神话与传说,其数量之丰富,是绝不亚于古希腊、罗马的;但是神话学的研究,则远不是这样。从世界范围来说,神话学早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然而我们却应该承认,从中国...
[摘 要] 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遗产化运动中,女娲神话作为重大文化遗产在神话主义的逻辑下被政治性运用与重述。在文化遗产评选与保护的过程中,女娲的遗迹得到重建,女娲的民间...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向,也就是从社会这一结构性空间的种种制度、体系、功能的考察和研究向着个体经验、自主性以及个体的交往的情感及其...
[摘要]由于祖先崇拜、事死如事生的孝道思想的影响及对祖茔藏祖先体魄的功能的认识,祖茔在华北宗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华北宗族通过家谱记载、口耳相传的方式对祖茔和祖先记忆...
按: 中国哲学史在学科建立之初,写作者和研究者在疑古思潮与科学主义的双重影响下,把上古神话排除在学科研究之外。如果能够借鉴和吸取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神话学等学科...
内容提要:本文是作者尚未出版的《理性信仰:人的本原的存在方式纯粹实践形式的神话学导论/以博厄斯、马林诺夫斯基和中国神话历史化问题为线索》一书的第一章,该著从神话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何为村寨主义 村寨是一定的人群按照一定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组成的一种生产生活空间。村民由建村寨的人和他们的后代子嗣以及被村寨接受的后来的外...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戏曲成为传播新的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1949-1966年戏曲纳入新的文学秩序,戏曲改革成为有计划有步骤的国家意识形态实践的过程,彩调剧《...
三、人类学家对散文叙事体裁三分法的质疑 刘魁立《欧洲民间文学研究中的第一个学派神话学派》,撰写于1981年,发表在1982年出版的《民间文艺集刊》第三集上,[77]后收入1998年出版...
[摘要]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今后这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入选各级...
摘要: 目前,医学人类学多从宗教信仰与文化价值观维度来说明民俗疗法兼具生理性与心理性疗效,认为融洽的医患关系与可信的病因解释是驱动人们在多元医疗选择中采用民俗疗法的...
内容提要:神话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在不同民族或文化的神话现象之间建立正确的沟通和相遇关系,而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它的形式问题。本文首先区分作为理论概念的神话(Mythos)和...
[摘 要] 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生产技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面对传统技艺日渐减少的状况,中国在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
摘要: 过渡礼仪在理论谱系上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其一,作为仪式理论,它以一种借自空间的直观为经验基础,强调仪式过程和次序的普遍重要性,并力图在非连续性差异中建构一种秩...
一、引言 印度佛教故事随着佛典的翻译而大量进入中国[1],阿育王故事是其中之一。阿育王(Aoka,公元前268-232年在位)是中印度摩羯陀国(Magadha)孔雀王朝(Maurya)的第三世君主,其生平和崇...
摘要: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宗教有特许状的社会功能,该功能是社会生活存在的本质条件,且具有超越时空的有效性,它可以指引人类走出战后危机;但他同时强调特许状功能仅在特...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国策,在自上而下向乡土社会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来自乡土社会的接受、理解、应对与涵化。我们应从村落基层出发,自下而上地观察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