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时间与空间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因此在人类社会的诸多创造物中,都不可避免会地会有某种形式的时空间表达。在中国古代耕织图中,空间表达是显性的,仅...
[摘 要] 辽西地区的李龙王赶香烟信仰活动源于山东的秃尾巴老李信仰,山东移民将其载携出关后,在沿袭原有文化记忆的基础上,依循文化固有逻辑,对这一民间信仰予以重新建构,并...
摘要: 台湾霹雳布袋戏的发展利用新兴材料、影视表达和视觉技术,加上导演、编剧和后期处理,实现了布袋戏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华丽转身,用霹雳化这一概念描述台湾布袋戏的传承...
摘要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和职业化的研究体系创建的时代。本文以社会科学中两大分支学科社会学和民族学为例,探讨以国立研究机构和教会大...
摘 要: 朝鲜王朝时期所绘制的《天下图》,其基本图式和主要内容都与古老的华夏典籍《山海经》所载地理知识一脉相承,可以说,这幅地图就是对《山海经》所记述内容的形象图示...
摘 要 :汉代丧葬仪式具有过程公开、时间跨度长的特点,其中所产生的舆论评价机制,直接鼓动了汉代社会对丧葬仪式的热情与坚守。虽然社会上不可能完全杜绝不忠不孝、伪忠伪孝...
作者简介: 蒋原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当代文学批评、文艺理论和媒介文化研究。先后撰述和主编了有关文学批评、媒介文化和媒介批评等著作及教材20余种。专著有《媒体...
[摘要]:在中国西部,民族传统体育铸就了民族的身体,而西部民族的身体经验又通过体育的形式表现出来。体育传统融入民族生存环境当中,成为生存必需的活动形式。体育是西部民...
摘 要 :公益是一种礼,共益是一种俗,一直以来,日本学界认为公益和共益是互为断裂的或者是对立的理念,并认为共益是在日本民间独自发生、发展起来的社会性传统。但事实并非...
[摘 要] 关于勉瑶须还盘王愿的渡海叙事,被认为不早于明代,并逐渐取代犬祖神话以重建礼仪性共同体。基于粤北乳源瑶歌及历史考察,可以推断渡海叙事亦与明清里甲赋役制度下瑶人...
[摘 要] 城市化过程要求民俗学改变以往一味寻找和保护传统民俗的习惯,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城市化的结果并不只是城市的扩张和村庄的减少,而是城乡关系的重新...
摘要:以广州市一条河涌岸边重构扒龙舟民俗空间为案例的研究,揭示了集体记忆空间的流动性与活化再生的问题。在异地重建的传统民间祭祀场所和龙舟巡游活动空间的重构,使得乡...
摘 要: 西王母的侍女始见于《汉武帝内传》,共计八位。其中许飞琼和董双成二人脱颖而出,逐渐成为抒情文体里西王母侍女的代称。结合传世文字文献与图像文献可知,许飞琼和董双...
摘要:生存空间的存在形式彰显了区域性差异,同时也呈现出基于空间性(spatiality)的若干种权力施展模式。长期生活在北京胡同中的居民基于对该物理空间结构下空间知识的掌握,使得...
摘要:跨学科研究和单一学科研究都是一种方法论,研究主题本身决定了对之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研究主题的综合性、复杂性逻辑地要求对主题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分析、揭示,在学...
摘要:民间叙事有两类文本,一种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社会文本,一种是具有文学审美价值的文学文本,对一个族群而言,两种文本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记忆。本文以保安族民间叙事为...
[摘要]华工作为第一代中国移民,于19 世纪中期来到加勒比海的古巴,在鼎盛时期达到12.5 万人,曾是亚洲之外的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仅次于美国的华人移民。上百年来,华人在古巴的社会...
[摘要] 气候影响文学的途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学术问题。自从法国批评家斯达尔夫人提出气候影响文学这一问题之后,其他学者也有过类似表述,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气候影响文学的...
现而今,圣诞节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受欢迎、高度世俗化的节日,很多人在这一天自由自在地约会、庆祝乃至狂欢。但回顾圣诞节百年间在中国的命运浮沉,这种自由自在,其实来...
摘要:广义的民俗语言包括了民间文学作品和狭义指称的民间语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看,民俗语言研究方法必须重视以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