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是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内蒙古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艰苦努力,1947年5月1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并逐步...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和干扰,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发生了严重的偏差。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此后,中国共产党对宗...
20世纪40年代中期,胡乔木参与了毛泽东领导和主持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的全过程;80年代初期,胡乔木作为《决议》起草小组的负责人,在邓小平领导和主持下,出色地...
张发奎是北伐战争的风云人物,是北伐战争中腾空而起的最为耀眼的将星之一。北伐期间,他先后担任第4军第12师师长,第4军副军长、军长,兼第11军军长,第4方面军第1纵队司令,第...
1964年初,中国和法国以闪电般的速度建立了外交关系,对此,美国和台湾当局虽然曾极力阻挠却最终没有得逞。中法建交的台前幕后,各方纵横捭阖,可谓戏中有戏;而围绕法台断交,...
关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实施的“先德后日”战略(注:西方学者的著述中大多称该战略为“德国第一”(Germany First),我国学者的著述一般称为“先欧后亚”。基本意思是一样...
中美关系在经历了20年的对立与对抗之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了解冻和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关系最为重大的变化,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需求和政策调整的...
一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伴随着“察哈尔作战”和“绥远作战”的进行,由关东军独自占领察南、晋北和绥远已成定局。按照日本陆军中央和关东军最初的计划,关东军此次出兵主...
一 “专家政治”或译称“技术统治”(Technocracy)的定义(注:Technocracy,30年代的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解释为“不管其将来如何,应该说它只是知识界技术界根据我们所处时代重建社会经...
经过对日本数十年侵华史的研究,特别是经过与其它法西斯国家的比对,我们发现,日本侵略中国的模式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是与日本近代以来的国家舆论、国民心态...
绪论:道德命题在革命中的位置 在进入本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交代一个看似与本题无关但却不可或缺的结论。因为这是笔者立论的基本前提:作为打过硬仗的“五四”阵营从一开始就...
明治以来日本人的善恶观,直接来自武士为军国主义战争服务的武士道善恶观。最突出的 特 征就是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以本民族的利益得失作为衡量善与恶、衡量自身行为正确与否...
《大公报》是一份由自由知识分子创办的有全国性影响的报纸,因其自身的历史复杂性,建国以来,对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大公报》的研究已逐渐受到...
经济制度或经济方式的转型必然会引起文化观念的变迁。经济制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总 是有着相应的制度、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证明其合理性,维护它的存在。同样,当一种新的 经...
保甲制是封建专制统治者利用宗法制度,以“联保相劝”、“连坐相纠”的方式在乡村社会推行的一种政治强控管理体制。作为传统乡里制度的一部分,它起源于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后...
所谓农业现代化,人们从技术手段和经营手段层面上把它的主要内容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生物化、水利化、良种化、商品化、企业化等。本文着重考察的则是实现这些技术和经营的...
20世纪30年代初,甘肃军阀马仲英入犯新疆,战乱使新疆社会经济受到剧烈冲击和破坏,各类社会民族矛盾激化,人民纷纷举起反抗金树仁统治的义旗。1933年初,暴动扩大到南疆。1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不仅着力于改变既存的土地关系,而且还着力于根本改变乡村社会-政治结构,使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换。本文主要探讨这一转换对农民...
在当代中国史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经济上,国民收入损失约为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文...
自1946年1月国共签署停战令至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这是中共中央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与国民党在政治、军事上进行协商谈判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共当时的有关文件曾称之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