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钞晓鸿 参加讨论

(三)是就某消费、事项与个人(或部分人)的收入相比较而言,指该消费与其收入不相称、甚至超过了其支付能力。
    万历《兖州府志》记载定陶县时写到,“国初宫室尚朴,服不锦绮,器用陶瓦。成化以后,富居华丽,器用金银,陶以翠白,市井有十金之产,辄矜耀者有之”,将不思积蓄、与个人收入不相称的消费称作炫耀矜夸,但没有直接用奢侈一词。但随后记载城武县时写到,“迩来不事储蓄,宾客馈遗,流于奢侈”(注:万历《兖州府志》卷31《风俗》定陶县、城武县。)。已明确将其归于“奢侈”之列,明清时期的不少地方志即持如是观点。嘉靖《郾城县志》:“轻财纵奢,不知预防,百顷之家,无三年之蓄,一有旱荒,轻去其土”(注:嘉靖《郾城县志》卷1《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嘉靖《夏邑县志》:“但习渐奢靡,家鲜积藏云”(注:嘉靖《夏邑县志》卷1 《地理志·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太原府原本风尚俭朴,后来“颇习侈靡,省会男子,不务蓄积,数金之家,尽炫耀于服饰”(注:《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301《太原府风俗考》,第10476页。)。康熙《巢县志》指出正德嘉靖间,“房舍服饰颇务华侈”,饮食“品列渐多”,“家多无盖藏矣”,至清代,“田未百亩,便耻耰锄,家余斗筲,竞事华侈,野多袖手之夫,宴会求丰,室有颦蛾之女,服饰竞丽,风习相沿”(注:康熙《巢县志》卷7《风俗》,康熙二十年抄本。 )。“迩年以来,婚娶论财,丧葬奢靡,室囿多穷壮丽,至有室未完而家遂空者,少年得分银尺布, 即弗计蔬馔”(注:嘉靖《翼城县志》卷1《地理志·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清代地方志普遍对这种所谓不思积蓄、收支背离的消费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并将其视作奢靡风气的具体内容之一,“务华外而枯中,策肥曳绮者家率无担石蓄焉”(注:康熙《灵寿县志》卷1《地理志·风俗》, 康熙三十五年刊本。)。其中商人等被作为批判的典型,说他们“一切服食嫁娶丧葬诸事,虽竞尚靡侈,而亦非真为家拥厚赀者”(注:《福建通志》卷55《风俗》福州,同治十年重刊本。)。嘉庆《东台县志》记载:“各场灶贪煮盐之利,有恒业而无恒产,好逸恶劳,贸易不轻去其乡,以游荡酒食相征逐,阛阓通衢多茶坊酒肆浴湢,而城市之间,踵事增华,近有小扬州之目,縻费不下数千金……所以朝富暮贫,暗为消长,安望其有三年九年之蓄哉”(注:嘉庆《东台县志》卷15《风俗》,嘉庆二十二年刊本。)。
    这里所指的奢靡,可分为与其他富庶地区或富有者攀比这两种情况。与其他地区相比,万历《江浦县志》说,“然勤俭之习,渐入靡惰,农不力耕,女不务织,习于宴起,而燕游服饰强拟京华”(注:万历《江浦县志》卷4《舆地志·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在福建,“福、兴、泉、漳四郡,用物侈靡,无论其他,即冠带衣履,间动与吴阊杭越竞胜,不知彼地之膏腴,此方之瘠薄,财力之难以与也久矣”(注:郭起元:《论闽省务本省用书》,《福建通志》卷55《风俗》福州。)。更多的是与本地的富裕者比较,崇祯《郓城县志》记载,“迩来竞尚奢靡……贫者亦槌牛击鲜,合飨群祀,与富者斗豪华,至倒囊不计焉”(注:崇祯《郓城县志》卷7《风俗》,崇祯七年刊本。)。康熙《南安县志》认为奢侈消费的始作俑者是富豪,以致贫民不顾其收入而竞相仿效,如婚礼方面“但多尚华侈,殷富之家,既喜夸耀,而善作淫巧者又逐时习,复导其流而波之,裂缯施采,雕金镂玉,工费且数倍,贫者鬻产以相从,特习俗不古,挽回为难耳”(注:康熙《南安县志》卷19《杂志之二》。)。枣强县志亦认为富者诱导,贫者渐趋奢侈,“无何富者竞骛奢华,民亦骎骎效之,至有美一日之观而竭半岁之储者,盖慕昔人文物之名,不自知其入于淫靡矣”(注:嘉庆《枣强县志》卷6《风土志》。)。 明晰这一点对深化明清奢侈观念的认识极为重要。由此可见,实际上当时“奢侈”之说即就经济方面而言也是更加针对贫穷之人、或相对落后之地,至于真正“收入”高、生活奢侈的达官贵人与富豪等似乎倒有可以原谅的余地。
    与大量的地方志相比,一些私人文集的记载更为详细。姚世锡《前徽录》记载自己家乡的风俗变化时写到:“康熙乙卯年,先中翰公宴新太守陈公一夔,锡亲见呼杨姓庖人戒之曰:我每簋纹银四分,汝须加意丰洁,俱用可二新碗,不可苟简草率。宴太守之席不过如此。相去未及六十年,竟以可二为家常日用之器,设有用以供客者,咸嗤为村俗鄙吝,动辄用大五簋,每肴非数百文不办,一席之费,或至三四金,而恒产不及前人十之二三。衙役之侈靡僭越,更不可枚举。风俗颓坏,何时得返朴还醕哉。”(注:姚世锡:《前徽录》(不分卷),《笔记小说大观》第9册,第343页。)龚炜在《吴俗奢靡日甚》一篇中也有如是记载:“吴俗奢靡为天下最,日甚一日而不知反,安望家给人足乎?予少时,见士人仅仅穿裘,今则里巷妇孺皆裘矣;大红线顶十得一二,今则十八九矣;家无担石之储,耻穿布素矣。”(注:龚炜:《巢林笔谈》卷5《吴俗奢靡日甚》,中华书局,1981年,第113页。)明人顾起元对南京风尚奢侈颇有微词,“是以生计日蹙,生殖日枯,而又俗尚日奢,妇女尤甚。家才儋石,已贸绮罗;积未锱铢,先营珠翠。每见贸易之家,发迹未几,倾覆随之,指房屋以偿逋,挈妻孥而远遁者,比比是也”(注:顾起元:《客座赘语》卷2《民利》,中华书局,1987年,第67 页。)。上述内容大致局限于衣食方面。其他方面,陈宏谋说江苏“惟是相尚纷华,徒事巧饰,止顾目前,罔思日后”;嫁娶“奢侈徒耗物力,自行聘以及奁赠,彩帛金珠,两家罗列,内外器物,既期贵重,又求精工。迎娶之彩亭镫轿,会亲之酒筵赏犒,富贵争胜,贫民效尤,揭债变产,止图一时美观,不顾八口家计”(注:陈宏谋:《风俗条约》,《清经世文编》卷68《礼政十五》,第1684页。)。就连康雍二帝亦持如是观念,康熙南巡时就指出:“南人习俗奢靡,家无储蓄,目前经营仅供朝夕,一遇水旱不登,则民生将至坐困,苟不变易陋俗,何以致家给人足之风?”(注:《清实录·清圣祖实录》卷139 康熙二十八年二月乙卯。)雍正帝也说:“夫节俭之风,贵行于闾里,而奢靡之习,莫甚于商人,朕闻各省盐商,内实空虚而外事奢靡”(注:《清实录·清世宗实录》卷10雍正元年八月己酉。)。
    可见在明清人“奢靡”观念的判断中,除了事项本身的合理性与其花费是否超过基本需要之外,也包括某消费与消费者当时、当地的收入是否相称这一标准。若此则可以说,即使某事项是合理的、且就该事项本身而言其消费也是适度的,但如果与自己的收入不相称也是奢靡的。
    (四)是就消费者的心理与消费项目、某些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言,前者是指消费者竭力追求攀比、与他人相竞,热衷于浮夸炫耀;后者是指某事项仪式诡异繁琐。
    在不少明清地方志中,对当地奢侈的判断就是基于消费者炫耀攀比这一心态而展开的,也就是说其心态是某些人或当地奢侈的构成要素之一。隆庆《仪真县志》载:“婚丧宴会,竞以华缛相高,歌舞燕游,每与岁时相逐”(注:隆庆《仪真县志》卷11《风俗考》,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明代上海,“右族以侈靡争雄长,燕穷水陆,宇尽雕镂,臧获多至几百指,甚者厮养舆服,或至凌轹士类”(注:《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96《松江府风俗考》上海县,第14030页。)。皋县“富家巨族竞以华侈相高”(注:《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760 《扬州府风俗考》,第14559页。)。认为竭力炫耀、互相攀比即是侈靡。 古埭县“习尚之靡”,“流于奢矣”,“称为小扬州”,“衣冠竞尚华丽……以夸耀于闾里。至民间寻常宴会,罗列盛馔,山珍海错必备,非以敬客也,徒夸豪举耳”(注:乾隆《续石埭县志》卷2 《风土志·风俗》,1935年铅印本。)。泰安县“庶民之家莫不骛华靡以相夸耀,近日尤甚”(注:道光《泰安县志》卷2《方舆志·风俗》, 同治六年刊本。)。太平县“迩来趋华竞靡,日即浇漓”(注:道光《太平县志》卷3《坊里志·风俗》,道光五年刊本。)。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