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救时的偏方: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中军事外交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茅海建 参加讨论

他认为,如此之后,一旦有警,鸣锣升炮,互相联结,“官兵在前破敌,民兵在后站队助战”。于翰镇的方法是将民团扩大到年30岁左右的全体男子,但对其训练与组织并无具体细致的建议。(注:于翰镇条陈见《军机处录副·补遗·戊戌变法项》,3/168/9452/4。原折无日期。据军机处《随手档》、《上谕档》及都察院代奏原折,该条陈上于七月二十四日,同月二十六日奉旨“存”,并迸慈禧太后。)从目的性来看,于翰镇此策所追求的,也不是制敌,而是护卫家乡与家人。
    翰林院庶吉士周渤建议编练集中驻守的团练:大县抽练500人、中县300人、小县200人,兵丁年龄为16至30岁,口粮为每月3两。周渤的计划与何镇圭有相似之处,但他强调的是由地方官办理此事,知府为总统,知县为分统,另设一副分统,领兵作战。由于领兵作战的副分统需要另外支给费用,周渤建议将当时的各州县营汛员缺(即当时绿、练等营官缺)裁汰,“如才堪军旅、可与有为者,由各州县禀留,改为副分统”。他声称:“今外患方深,内忧潜起,湖广、贵州、四川、两广及沿江各省,众多伏莽,一旦乌合,则起事之处,州县立陷。”由此练乡兵,可以防之。(注:周渤条陈见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359—362页。原折日期为七月二十七日。据翰林院代奏原件、《上谕档》,该条陈于二十七日由翰林院代奏,三十日奉旨“存”,并进呈慈禧太后览。)周渤的建议实质上是以团练的名义建立一支由州县政府控制的民团,其目的也不是针对“外患”,而是防范即将到来的“内忧”。
    候选知州前内阁中书涂步衢共建策8条,其第一条即是“广招募以固边防”,他认为东三省猎户“夙娴鸟枪,犷悍无比”;沿海渔民疋旦户“素习风涛水性”,应多方收集,选精壮编入团,并用“久于水师、精于西法者”管带训练,否则将会为敌所用,如英人募潮勇为向导。其建策的第8条为“练工兵以卫城廓”,“宜择城内百工年二十以上四十以下精力强健者”,每月训练两次,每次给钱200。平时照常工作,一旦有警,集结以自卫兼卫城。(注:涂步衢条陈见《军机处录副·补遗·戊戌变法项》,3/168/9452/26,原折仅注为“七月”。据《随手登记档》、都察院代奏原折,该条陈于二十九日由都察院代奏。)涂步衢的两条建策显露出其并无实际事务的经验。他仅是录下了当时的流行看法,并没有自己新的见解。
    户部学习笔帖式周祺的思考要深入得多,他在条陈中一下子提出了备敌策7项、练兵法8项、敌我比较3项。其备敌策为:(1)各要害地区急办民团,令各设小垒自守,若敌入境,使之不能长驱,其进退左右则遍地受阻,团勇遏其前,防兵随其后;(2)团为本地人,团长可与当地防营统领相交往,上亲而下睦,可成兵民一家,无兵凌害百姓之虞;(3)各小垒外多挖沟濠,多置地雷;(4)防军多用本地旗、绿两营练军,其家属、坟墓在于此,有保身家之心;(5)多发间谍,务得各国实情;(6)修垒扎营排队皆取小而散,以防敌开花大炮;(7)东三省及关津各北口宜急速办团。其练兵法为:(1)“挑兵取平善调良,不取凶猛强悍”,易于节制;(2)作战时队伍取其便而散,阵前用铁牌车,以防敌枪弹;(3)500人为1营,下分10哨,每哨5棚,3人用铁牌,每牌后两人用毛瑟枪;(4)扎营按阵法,防守10哨为1小垒,分散以防敌炮;(5)战时以4成留守,6成出战,出战时按八卦方位以小长蛇而出;(6)抬枪队用后膛抬枪,置于铁牌车后,用罗丝阵、鸳鸯阵等;(7)刀矛队为我国所长,乡民中有好技者可以一当百;(8)马队不能用铁牌,可用铁片,革贯作坎肩,以防敌枪炮。与敌相比,清军有其短亦有其长:(1)新募勇营,有事招募,不数月即散,入伍者不在于立功而有心于抢劫,此等队伍万不可再用;(2)常设旗、绿营兵钱粮不足,遂自谋生理,务工务农,若于招勇之费添入,勤加训练,何忧以战不克;(3)清军平时若以营垒为居,按时操演学习,战时将与敌久争胜负。(注:周祺条陈附片见《军机处录副·补遗·戊戌变法项》,3/168/9451/5。原折日期为七月二十八日。据《随手档》、《上谕档》及户部代奏原件,其条陈为七月二十九日由户部代奏,八月初四日军机处“签拟办法,恭呈慈览,俟发下后,再行处理”。并于该日送慈禧太后。)周祺的建策相当完整,故多引之;而其设想,是将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各地遍设堡垒,团民与防兵相结合,以期能克外来之敌。在他的条陈中,出现了10余种中国传统阵法,并强调了用铁牌来防敌枪炮。很显然,他没有军事的经验,所提之策大多在理念上可以推绎,而在实际中很难实行,其中最为要害者为各地皆团皆垒,其费用何出,人民平时生活在战时状态,又何能安居乐业?
    户部江西司学习主事杜德兴条陈请整顿民团。他认为,当今时局不重战而在守。为避免练勇时官绅按户勒索苛派,以经手中饱,他提议实行兵民合一:每县每乡编户口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准购洋枪,中等准购鸟枪,下等习刀矛藤牌短刀,并专习纵跳之法,号曰飞军。每乡延一教头,每月一课;各县冬日集考一次,优者重赏。有事征调出战。经费由各县祠庙所收之款提用。各省设一军局,各县设一军长,各乡设一军正。练民团与编保甲同时进行。他声称,他的方法是“不在于养兵而在于自养,不在于聚操而在于自操,不在于招兵而在于赏民,不在于成军而在于编甲”(注:杜德兴条陈见《军机处录副·补遗·戊戌变法项》,3/168/9453/42。原折日期为八月初三日。据《随手档》、《上谕档》及户部代奏原件,该条陈于初四日由户部代奏。)。杜德兴的方案比周祺更为彻底,全民皆兵,人自为战。其弊也与周祺相同,即在实际操作中,似无可行性。
    湖北试用知县卢绍植条陈中提出练兵事宜8项。其一是练正兵:京师八旗抽练万人,各省额兵抽练5000至万人。其方法是兵额裁减一半,以两兵之饷以供一人。其二是分县办理民兵:大县500、中县300、小县100,分为3班,每班每年训练3个月。其三是当兵定年限:3年为备战兵,每年训练3个月,以后每3个月调操1次;再3年为次驻兵,每半年调操1次;又3年为后备兵,1年调操1次。9年除兵籍。其四为管带授其权:由本地公举能晓军务之绅士或军营立功回籍人员为总办,专司教练,凡营内赏罚责革等事听其自主。其五是地方官随时校阅。其六是军械火药设局制造。其七是民兵酌给工食银。其八是费用就地自筹。(注:卢绍植条陈见《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第368—371页,原折日期为八月初五日。据《随手档》、《上谕档》及都察院代奏原件,同日由都察院代奏。)卢绍植的设想虽是额兵与民兵并举,然其核心还是建立民兵。他设想的民兵并不完全脱离生产,而是每年训练3个月。他的设想并不完全,建策中也有自相矛盾之处。候选直隶州州判广东拔贡詹大烈的意见与此有大体相同之处,如他认为,武备学堂非3年不能成才,今日练兵必先自营伍,择东南西北之要冲为五大镇,派领兵大员。各县营兵各抽一半送大营操演,另一半在本营操演,3年一换;同时兼练民团,战时兵、团合作。(注:詹大烈条陈见《军机处录副·补遗·戊戌变法项》,3/168/9452/14。原折仅注为“七月”。据《随手档》、《上谕档》,该条陈于七月二十四日由都察院代奏。二十六日奉旨“存”,并送慈禧太后。)但詹大烈的建策更注重于练正兵,对于如何建设民团,并没有多说。吏部候补主事韦锦恩意见不同,他主张将各省抚标、提标、镇标、协标武职各缺官员,“均即裁汰”,“将饷、械归并团防办理”。在省城设立团防总局,设副将为总办,参将为帮办,游击为统领,都司为分统。各城市乡村,每500家设一守备,为管带;百家设把总,为哨长;十家设额外外委,为十长。“团防各民兵,请归督、抚、提、镇节制管辖。”(注:韦锦恩条陈见《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第137—139页。原折日期为八月初四日。据《随手档》、吏部代奏原折,该条陈同日由吏部代奏。)韦锦恩的主张,针对当时勇营、练军与额兵的多重积弊,提出绿营中的练军还可保留,其余武职改为团防长官。即用职业军官来统帅民团,以期解决团防官员的晋升及俸饷。这是一个很大的动作,且不论其最终效果如何,实施起来必将遭遇到种种障碍。记名道府翰林院编修叶大遒也请加意练团,但其动机不同。他认为“近者民生太蹙,民变堪虞”,“非练团练不足以保卫民之身家”。(注:叶大遒条陈见《军机处录副·补遗·戊戌变法项》,3/168/9457/18。原折日期为八月初十日。同日由翰林院代奏。叶大遒此条陈的目的是重申其七月二十四日条陈关于“练团”一节,并要求将之下发督抚。由于其七月二十四日之条陈未能从档案中检出,无从进行分析,但叶的要求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同意,当日字寄各直省将军督抚,奉旨:“翰林院代奏编修叶大遒请加意练团,并速筹生计以固民心一折,著各直省将军督抚各按地方情形,将折内所陈各节悉心体察。如有可采之处,即行酌筹办理。”(见该日《随手档》、《上谕档》))应当说,他的这一想法相当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乡间“匪患”不断,且愈演愈烈,但又回到先前的练团保民缉盗的思路上来了,完全脱离了此时正在进行的变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