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海洋失事处分则例 除了短时期的征战之外,水师官兵巡洋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缉拿海盗,行使司法管辖权。为了有效维护中国内洋与外洋的航行安全,督促水师官兵尽职尽责,清廷制订了严密的海洋失事处分条例。(65) 顺治时期,关于缉拿海盗的条例较为粗疏,只是规定:沿海督、抚、提、镇严饬官弁及内地所属地方官立法擒拿海盗,务期净尽。如果无海盗,令该管官按季具结,申报督、抚、提、镇,报部。倘具结之后,此等海盗经别汛拿获,供出从前潜匿所在,将供出之该官汛口地方官降二级调用。(66) 康熙时期,缉拿海盗的司法条例日趋严密。例如,1707年规定:江、浙、闽、广海洋行船被劫,无论内外洋,将分巡、委巡、兼辖官各降一级,留任;总巡、统辖官各罚俸一年,限一年缉拿盗犯。不获,将分巡、委巡、兼辖官各降一级调用,总巡、统辖官各降一级,罚俸一年。如被盗地方有专巡官,照分循官例,议处。其巡哨期内,本汛并无失事,而能另外拿获一艘海盗船者,将专巡、分巡、委巡、兼辖各官各记录一次;拿获二只海盗船者,将专巡、分巡、委巡、兼辖各官各记录二次,总巡、统辖各官纪录一次;拿获多只盗船者,按数递加奖励。 雍正、乾隆时期,对于海洋失事条例又进行了新的厘定,主要是分别内洋与外洋不同情况,确定了问责的对象。1729年,议准:海盗从外洋行劫,咎在出洋巡哨之官,将守口官免议。至于海盗在外洋行劫之后,散伙登岸,混入海口,守口官弁失于觉察者,罚俸一年。如果海盗由海口夺船出洋行劫,将失察之守口官弁,降一级留任,限期一年缉拿盗犯,全获者,开复;限满,不获,照所降之级调用。若本案盗犯被其他海汛侦破,以三年为期,有能拿获另案盗犯者,或本汛并无失事者,该督抚具题,准其开复。(67)1736年,进一步规定:“内洋失事,文武并参;外洋失事,专责官兵,文职免其参处。其内洋失事,文职官员处分照内地无墩防处所武职处分之例,初参,停其升转;二参,罚俸一年;三参,罚俸二年;四参,降一级留任。”(68) (七)惩处外洋失事水师官弁若干事例 内洋失事,惩罚疏防事例很多,由于文章篇幅限制,在此不加赘述。但为了说明清廷对于外洋的管辖权,这里有必要介绍几个事例。 1727年7月2日,澄海县商人张合利带领舵水手,驾驶商船前往南澳贸易,于7日中午行至七星礁外洋,遇到海盗袭击,船中银钱货物被洗劫一空。事发之后,诏安知县得知消息,迅速派人侦缉,很快破获案件,除盗首林阿士逃逸外,其余7名盗伙全部被捉拿归案。是案疏防期限为4个月,并未到期。经过层层报告,最后由两广总督郝玉麟题参,“外洋失事文职职名例应免开,所有分巡七星礁外洋水汛疏防武职系南澳镇标左营游击邱有章,总巡系署理金门镇总兵官印务延平协副将李之栋。”(69) 1820年9月1日,海丰县商人梁宏璜在阳江外洋南澎下大角被劫,商船被撞沉,水手4人被淹死。两广总督阮元闻讯,当即严令巡洋舟师赶紧查拿,很快将盗犯陈亚堂等缉拿到案,依法予以严惩。(70) 1824年7月24日,镇海县商人张翘的货船在定海县双屿港外洋被数艘海盗船抢劫。浙江省疏防例限6个月,限满,赃盗无获。按照规定,定海镇开具武职疏防人员名单:专巡系定海中营把总徐元龙、协汛系定海中营外委高奇彬、兼辖分巡系前署定海中营守备左营千总余云龙、统辖总巡系定海镇总兵龚镇海。全部按照规定予以处分。(71) 1839年8月13日至31日,在短短19天时间内,连续有4艘商船分别在荣成县苏山岛、鸡鸣岛、蓬莱县北隍城岛、大竹山岛被劫,由于这些岛屿均被划分为外洋,按照海洋失事条例规定,荣成、蓬莱二县文职免参。苏山岛系登州水师前营东汛,千总杨成功兼任专巡和分巡;鸡鸣岛、大竹山岛系水师前营北汛,把总李思志为专巡,守备车万清为分巡;北隍城岛系水师前营把总赵得福为专巡,守备车万清为分巡;前营游击、成山汛守备周耀廷为总巡。按照商船连续被劫疏防事例,全部摘去总巡、分巡、专巡官周耀廷、赵得福、车万清、杨成功、李思志的顶戴,勒令他们在3个月内缉拿盗犯。(72) 上述这些惩罚水师官弁的外洋失事案例,足以说明清廷对于外洋的管辖是有效的,外洋如同内洋、内地一样,属于清廷的有效的行政、军事管辖范围。 总而言之,从上述内容来看,清廷对于内洋、外洋实行了有效的管辖权。无论是对于进入中国所辖内洋外洋的外国兵船进行监督、查验和驱赶,还是对于外国商船货物的检查、保护和救护,无不体现了清廷对于内洋、外洋的完全管辖权,无不体现了官兵捍卫国家主权的意志和能力。无论是在内洋对于中国商船、渔船、海岛货物、人员的查验、保护、救援,还是在外洋梭巡,缉拿海盗,无不体现了中国文臣武将对于内洋和外洋商业、渔业秩序的管理职能和行政、司法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