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代城市水环境问题探析:兼论相关史料的解读与运用(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余新忠 参加讨论

尽管在异乡遇到了无比思念的国人,我却总感觉有种莫名的寂寞袭上心头。只不过都是一样的黑眼珠,聚集在饭桌前的五十多个人全都和我素未谋面,顶多能和旁边的人聊上几句:
    “第一次来中国吗?”
    “是的。”
    “这里太脏了,是不是受不了?”
    “没有啊,觉得非常有意思。”
    “啊?是吗。”
    接下去再也没有什么话题了,所以感觉气氛沉闷。(81)
    还有,虽然像德贞那样,一开始批评中国的卫生状况,后来却特别赞赏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西人,(82)并不多见,但确实在不少西方人的报告,特别是一些专业的报告中可以看到,一方面对中国城市包括水环境的城市卫生状况,多有批评性的描述;但同时,又承认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远比他们认为的要好。雒魏林就上海的情况谈道:
    虽然河道仅仅一部分能被大潮一个月冲刷两次,但无论何时的涨水,都会被城里所有的家庭汲为家用。尽管这些水附有腐败物质,容易导致各种疾病,不过人们通常完整地保持一般的健康水平。虽然脸色有些蜡黄和苍白,有时还有些精力不足,但他们完全胜任他们的工作。(83)1888年,《博医会报》刊载的一篇有关广州的卫生状况的文章也称:
    尽管有所有这些事情,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后,我所形成的观点是,广州在总体上并不比西方的城市更不健康,也并不更易遭致疫病。(84)1896年,天津海关的年报亦就白河的水质指出:“北河之水,向来不洁,但历年各人饮之,亦不见甚害。”(85)
    另外,对于水环境和气味对异文明的人来说,还存在长期以来形成的感官习惯问题,(86)对于这种不习惯,那些具有文明优越感的人又往往会将其视为不卫生、不文明。比如,雒魏林曾就此认为中国人嗅觉不灵敏,他说:“通常情况下,中国的嗅觉器官似乎不太敏感,因为当外国人在中国城市的任何一地受到令人厌烦的臭气的冲击而几乎被击倒时,而本地人却几乎没什么反应,无论在家还是在外。”(87)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以上这些文献中描述的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严重性的评估,应该持非常审慎的态度。在中国都市中,即使是到了晚清,尽管确有污秽不堪的河流,流经城市的大河流也很是浑浊,但水质应该还不坏,未必都已遭受污染。1870年的化验结果表明,至少不比当时西方工业化国家河道的水质差。(88)
    第三,在集萃史料时,需对自己所收集史料在相关的整体文献中所占的分量有全面的把握。在解读史料时,应该有尽可能将史料放回出处的意识,不仅应看那些文献说了什么,也要注意没说什么,不仅要注意说了相关信息的记载,也要了解没有相关信息的类似文献,以及它们各自所占的分量。比如,在第一类资料中,虽然在有关疏浚河道的文献中,宋代就出现因河水不洁导致疫病流行的说法,但涉及河水污浊的却凤毛麟角。而在清代疏浚城河的文献中提到河水污染影响居民饮水卫生也很少见,特别在清前期只是极少数,并只限于大城市的浚河文献中。19世纪以后,这样的记载开始增多,到晚清,有些市镇的浚河文献也有出现,但丝毫没有提及这一问题的记录则更多。而且,在外国人的著作中,虽然有相对较多的记载,但并没有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给予关注,这多少表明当时水质状况并没有对他们产生特别的印象和刺激。不仅如此,即使是一些文献论及水质污浊问题,那也只是众多问题之一。比如在前揭项诚的《浚成都金水河议》中,“是河一开,则地气既舒,水脉亦畅,民无夭扎,其利四。”也就是说其只是其中的一利而已,且还是最后一利。同时很多记载的行文语调也在表明,水质问题并非疏浚城河最为核心的关注点。道光《苏州府志》中是这样记录费淳疏浚城河之事的:“苏城河道淤塞,秽浊之气,蒸为疾沴,淳督守令,劝谕士民,一律疏浚深通,舟行无阻。”(89)可见在方志编纂者的心目中,城河疏浚深通,最重要的结果不是水质的变化,而是“舟行无阻”。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将相关的历史记载放回具体的语境中,就可以避免断章取义地过度凸显水质的污染问题。这也说明,到清代,特别晚清,尽管城市水质污染问题日渐明显,但总体上并不像将具体记载集萃到一起、仅仅依据其字面含义所呈现得那样夸张。
    综上所述,以往有关城市水环境的论述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看似矛盾之处,一方面是因为比较缺乏对这一问题通盘而系统的考量,对相关资料的搜集也不够系统、全面。另一方面,则在于研究者对解读史料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使用“选精”、“集粹”等研究方法无可厚非,也难以避免,但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若缺乏适切的观念和方法,就往往会出现“将某一或某些例证所反映的具体的和特殊的现象加以普遍化”(90)或拘泥于字面含义而缺乏全局观等问题,要么夸大存在的问题或取得的成就,要么人为割裂历史图片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故此,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我们在系统搜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在对其作全面深入的考察时,要特别注意解读和利用史料的方法论,充分考虑所利用史料的性质、语境和时空特性等内容对自己关注信息的影响,要注意挖掘文本蕴含的“常识”和典型意义。据此,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应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有关清代城市水环境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