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吉入隋后一段时间内政治上不太顺利。《北史》本传说:“吉性孤峭,不与公卿相浮沉,又与杨素不协,由是摈落,郁郁不得志。”“性孤峭”不是主要原因,“与杨素不协”才是问题的关键。杨素是隋朝元勋,不会看得起三易其主的萧吉;在一贯负手向天的杨素面前,萧吉也不能不觉得气短,因此,只能闭门读书,以求一逞。不过,萧吉“博学多通,尤精阴阳算术”的特长,终于为他提供了机会。他发现隋文帝“好徵祥之说,欲乾没自进,遂矫其迹为悦媚焉”。 开皇十四年(594),萧吉上文帝书,投其所好,大谈符命徵祥,显然是萧吉“考定古今阴阳书”所获心得的一部分。全文如下: 今年岁在甲寅,十一月朔旦,以辛酉为冬至。来年乙卯,正月朔旦,以庚申为元日。冬至之日,即在朔旦。《乐汁图徵》云:“天元十一月朔旦冬至,圣王受享祚。”今圣主在位,居天元之首,而朔旦冬至,此庆一也。辛酉之日,即在尊本命。辛德在丙,此十一月建丙子;酉德在寅,正月建寅为本命,与月合德,而居元朔之首,此庆二也。庚申之日,即是行年。乙德在庚,卯德在申,来年乙卯,是行年与岁合德,而在元旦之朝,此庆三也。《阴阳书》云:“年命与岁月合德者,必有福庆。”《洪范传》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主王者。”经书并谓三长,应之者延年福吉。况乃甲寅遊首,十一月阳之始,朔旦冬至,是圣王上元。正月是正阳之月,岁之首,月之先;朔旦是岁之元,月之朝,日之先,嘉辰之会。而本命为九元之先,行年为三长之首,并与岁月合德。所以《灵宝经》云:“角音龙精,其祚日强。”来岁年命,纳音俱角,历之与经,如合符契。又甲寅、乙卯、天地合也。甲寅之年,以辛酉冬至;来年乙卯,以甲子夏至。冬至阳始,郊天之日,即是至尊本命,此庆四也。夏至阴始,祀地之辰,即是皇后本命,此庆五也。至尊德并乾之覆育;皇后仁同地之载养,所以二仪元气,并会本辰。 上书中有许多文句或文意复见于今本《五行大义》,如“辛德在丙”、“酉德在寅”、“乙德在庚,卯德在申”之说,见于《五行大义》卷二“第七论德”关于“十德”的论述;“行年,与岁合德”之说,见于卷五“第二十三论诸人”之二“论人遊年年立”关于“年立即是行年”的论述;“甲寅、乙卯天地合”之说,见于卷二“第八论合”关于“五合”的论述。《乐汁图徵》,即今本卷三所引之《乐纬·汁图徵》篇,《隋书·经籍志》有《乐纬》三卷,宋均注,已佚。本传所引与《五行大义》所引,同为该书之佚文。《阴阳书》或为专书,或为同类文献之泛称,难以确定,今本卷二有《季氏阴阳说》。《洪范传》即刘向所著《尚书洪范五行传论》,今本卷五引为《洪范五行传》。《灵宝经》不知为何书,也不见于今本《五行大义》。《通志略》艺文略第五道家类著录有《灵宝经目序》一卷(陆修静撰)、《灵宝度人经》一卷(作者不详)、《灵宝五星秘授经》一卷(作者不详)、《灵宝玄微妙经》一卷(作者不详)等,都可略称为《灵宝经》。道教教派中也有一个创建于东晋末年的“灵宝派”。安帝隆安年间(402年左右),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申,作《灵宝经》三十余卷,并胪列了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云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至南朝刘宋时,陆修静进一步增修,创制了灵宝派斋醮科仪书一百余卷。从萧吉的学问修养和知识系统来看,他引证的如是这类著作也并不奇怪。 由于这份上书与《五行大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日本学者中村璋八推测,萧吉向文帝的上书很可能就是《五行大义》,(注:《五行大义的基础性研究》序论,26页。明德出版社,1976年。另请参见第二节所引李约瑟的意见。)而上书之年的594年, 也就是《五行大义》的创作之年。萧吉“考定古今阴阳书”导致了594年的上书, 而且上书与《五行大义》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若以上书等同于《五行大义》,或以594年为成书之年,其理由还有待商榷。 上书颂扬帝、后与日月岁命合德,不仅是对帝、后个人的捧场喝彩,更重要的是论证统一王朝所拥有的最高的合法性基础。“帝受周禅,恐民心未服,故多称符瑞以耀之,其伪造而献者,不可胜计。”(注:《资治通鉴》卷一七九,隋纪三。)萧吉的周密推理、广征博引,比一般俗人的妄称滥冒高明得多,自然深得帝心,因此“上览之悦,赐物五百段”;虽远不够丰厚(当时文帝出手豪阔,赏赐动辄千段、数千段),但已表示了皇帝初步的信任,对萧吉政治地位的改善,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从上书内容所及也可以看出,萧吉面壁十年,“考定古今阴阳书”,在阴阳术数领域内成绩斐然,已能融汇贯通,有了很深的造诣。《五行大义》资料的积累和初稿的编撰,很可能就开始于这一时期( 584~594),何时完成则难以估计。不过, 《五行大义》既不避“坚”讳,也不避“广”讳,至少可以说明594 年所上之书不是《五行大义》,最多只是《五行大义》的一些节录。《五行大义》作为一部完整的著作,其阅读对象肯定不是隋朝的皇帝。已入老境的萧吉凭靠在当时已经算不得显学的阴阳术数、五行终始之说,(注:参见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第四编第七节。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毕竟当不成“帝师”,隋文帝晚年深信的是佛道鬼神;对于萧吉来说,他总结考定历代阴阳五行学说,与当下的功利需求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