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萧吉与《五行大义》(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林》 钱杭 参加讨论


    现在我们应当讨论《五行大义》的传播过程和几个重要版本的源流。
    日本国内最早提到《五行大义》的文献,是成书于公元797 年(延历十六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的《续日本纪》。该书卷二十“天平宝字元年十一月”条(757 )记载孝谦(称德)天皇主持制定《诸国博士医师任用法》。其文是:
    敕曰:如闻。顷年诸国博士医师,多非其才,托请得选,非唯损政,亦无益民,自今已(以)后,不得更然。其须讲经生者《三经》,传生者《三史》;医生者《太素》、《甲乙》、《脉经》、《本草》;针生者《素问》、《针经》、《明堂》、《脉决》;天文生者《天官书》、《汉晋天文志》、《三色簿赞》、《韩杨要集》;阴阳生者《周易》、《新撰阴阳书》、《黄帝金匮》、《五行大义》;历算生者《汉晋律历志》、《大衍历议》、《九章》、《六章》、《周髀》、《定天论》,并应任用。
    孝谦天皇是圣武天皇的女儿,749年~757年在位;“藤原仲麻吕之乱”后取淳仁天皇(758年~764年在位)而代之,重祚为称德天皇,执政至770年。757年所颁法令中出现《五行大义》,说明《五行大义》传入日本的时期,当在这之前。由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 )魏徵编撰《隋志》时《五行大义》尚未出现,因此有可能见到《五行大义》并带着这本书回国的,应该是656 年以后出使中国的日本遣唐使及其随行的留学生或学问僧。在时间上具有可能性的,有以下几次:
    第四次遣唐使坂合部石布,659年(斋明五年)出发,661年(斋明七年)返日;
    第五次遣唐使守大石,665年(天智四年)出发,667年(天智六年)返日;
    第六次遣唐使河内鲸,669年(天智八年)出发,返日时间不明;
    第七次遣唐使粟田真人,702年(大宝二年)出发,704年(庆云元年)返日;
    第八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717年(养老元年)出发,718年(养老二年)返日;
    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广成,733年(天平五年)出发,734年(天平六年)返日;
    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752年(天平胜宝四年)出发,754年(天平胜宝六年)返日。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后三次。随第八次遣唐使于717年入唐的, 有著名学者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玄昉等人;18年后,吉备真备、玄昉随第九次遣唐使于734年归国, 而阿倍仲麻吕在归途中遭遇海难,从此失去了回国的机会。他后来返唐永居,取名朝衡,770年死于长安。第十次遣唐正使藤原清河回国时也遭遇了海难, 脱险后滞留中国,但副使船却征服了风浪回到日本,著名的唐朝鍳真和尚就是随这次副使船于754年抵日的。据此看来, 有可能携带《五行大义》到日本的,或许是717年入唐、734年回国的吉备真备和玄昉。日本史书记载,两人经过近20年的留学,不仅领会和掌握了许多精深的学问,而且还带回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图书,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条可能的路线,是从陆路经由朝鲜半岛、渡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但这方面的资料太少,无法作进一步的推论。
    天平宝字元年(757 )提到的《五行大义》显然是日本最早的一个版本(以下略称为“天平本”),并且它也可能是最接近萧吉未刊原稿的一个本子,对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 )以后宗教思想与学术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或许就是这个本子。成书于宇多天皇宽平三年至九年(891~897)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注:藤原佐世著,我国有遵义黎氏校刊,古逸丛书本。)在第36 类中著录了“五行家”汉籍919卷,其中有“《五行大义》一”(未提及作者)。“一”,当为一册、一部之意(如现存《常州先哲丛书》中的《五行大义》就是五卷一册),应该也是指天平本。当时日本的贵族、僧侣和政治家,多以能直接从《五行大义》中摘录文句,作为政治、观物、养生、服色、医疗、礼节、仪式的权威依据为时髦。中村璋八经过艰苦的努力,从日本许多古代典籍中搜寻《五行大义》的踪影,发现了大量的线索。如平安前期,在《三代实录》清和天皇贞观十七年(875 )阴阳寮的奏言中有“萧吉九篇”的记载;在菅原为长的《管蠡抄》(成书于901~930年)中有《五行大义》四条引文;在具平亲王的《弘决外典抄》(成书于991 年)中有十二条引文; 在惟宗允亮的《政事要略》(成书于一条天皇年间, 986~1011)残卷中有四条引文和重要的发挥; 在汉文诗人藤原公任(966~1041 )的《北山抄》中有一条引文。 平安后期, 在藤原赖长(1120~1156)的日记中有他阅读和引用《五行大义》的多处记载。进入镰仓时代(1192~1331),引用《五行大义》的范围更为扩大,如在《诸道勘文》(平安末年辑,《群书类从》本)中有八条引文;在沙门信瑞的《净土三部经音义集》(大正新修大藏经本)中有七条引文;在素寂的《紫明抄》(内阁文库本)中有一条引文;在《医家千字文注》(续群书类从本)中有三条引文;在贺茂在方的《曆林问答集》(群书类从本)中有一条引文;在在盛的《吉日考秘传》(续群书类从本)中有三条引文;在丰原统秋的《体源抄》(古典全集本)中有四条引文,等等。镰仓后期至南北朝时期(1331~1392),菅原、藤原两个贵族集团甚至竞相利用《五行大义》中的文句来确立年号,作为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菅原在兼根据《五行大义》“国家安宁,长乐无事”之句提出“安长”年号,藤原资名则根据《五行大义》“顺天之化,长养万物”之句提出“长养”年号。据《元秘抄》、《改元部类》(宫内厅书陵部)等文献的记载,从花园天皇庆长元年(1311)开始,此类争斗共发生了15次。(注:详见村璋八《五行大义的基础性研究》第二章,155~163页。明德出版社,1976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