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身为军人的蒋介石,亦深知即使有此部署,亦未必真的就能够消弥战祸。8月初,南京方面得到消息,称日人准备乘两广事变,桂系进军广州之际,推动察北伪军攻绥,然后宣告冀察自治。(注:《蒋中正致广州陈参谋长诚电》,同前引,蒋中正档案--文物图书,事略稿本,民国廿五年之蒋介石先生,1936年8月3日条。)察绥情报也显示,伪蒙军正蠢蠢欲动,有内外响应进占绥东之计划。(注:《蒋委员长致傅宜生电》,同前引,蒋中正档案,文物图书--事略稿本,民国廿五年之蒋介石先生,1936年8月4日条。)这说明,绥远的形势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其影响将直接威胁整个华北的安危。但随后外交部报告的消息却是,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明确表示,绥蒙问题全由日本关东军负责,关东军过去敌视绥远守将傅作义,近已改变态度,“有意与之妥洽”,故绥远冲突,“日本军队不会加入”。这对蒋介石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注意到英国这时恰好与苏联达成借款协议,蒋介石顿生联想,不仅要阎增兵防敌进攻,而且主张应主动出击,乘机予敌以一大打击。 蒋介石在给阎锡山的电报解释说:“英俄借款签约,此实为国际外交形势划一新时期。近来日更现恐慌之象,诚有岌岌战栗之势。料其对我国之外交当必渐转,彼本外强中干,于此再加一当头棒,则鬼态毕露矣。对绥增兵实不可犹豫,华北得失与存亡全在此举,务恳增足五师兵力于绥远前方,以挽危局。”之所以不应犹豫,是因为“川越由间接恳切表示绥远即使发生冲突,但彼中央军部意旨,决无令其日军参加作战或侵入绥远之意,以弟所见,其言颇有价值,足供参考也”。换言之,蒋深信目前很可能是平息绥远敌扰的最好时机。过去之所以对察绥叛乱之武装不能彻底兴师剿灭,除重视不够外,主要还是基于华北事变的经验,担心引起日军的干涉。如果关东军真的有此态度,加强绥远兵力,乘机采取攻势防御,要沉重打击德王等伪军,自然不成问题。只要一举将其击痛,必能使其短期内不敢进犯,绥远就可以保持一长时间的安宁。他因此告诉阎锡山:“弟意欲使匪伪不敢再来扰乱绥远,则我军仅主守御,不能达我目的,必须于其击溃之时,或侦知其后方司令部与结集所在地,我军出其不意猛力袭击,与其一大打击后,实时退回原防固守,则匪伪以后必不敢轻来矣。此兄必操胜算与一劳永逸之计。”(注:《张炽章报告与川越大使及外务省洽谈情形》(1936年8月9日),蒋中正档案,特交档案,中日战争,国交调整;《蒋委员长致阎锡山八月灰电》,蒋中正档案,革命文献拓影,统一时期,第25册--华北局势与对日交涉(2),第248页;蒋中正档案,特交档案,一般资料,250728。) 在蒋介石再三催促之下,阎锡山等反复会商后,终于决定向绥远增兵了。据阎电称:“此间自前次接奉钧电后即在雁北绥远布置三十五军傅作义之六团、七十师王靖国之六团、六十八师李服膺之七团、独立第七旅马延守之三团、又补充团两团、骑兵六团、炮兵两团,共三十二团,内除王靖国之四团暂在雁门关上担任工事,绥境一有事故,三两日内即可加入外,其余均到绥同一带。有此兵力,似可作当头之棒。而晋绥军兵力亦只能如此布置也。”(注:《阎锡山致牯岭蒋委员长密阳酉电》(1936年8月7日),同前引,阎锡山档案,0392.42/2234.1,第1732页。)但实际上,晋军这时很大部分兵力仍旧集中于晋西与陕北,在做两面防御的准备,故其对绥远用兵实难做到全力以赴。特别是注意到张国焘、徐向前所指挥的红四方面军由川康北上甘肃之后,阎锡山更加担心红军汇合陕甘后会重演2月东征山西的战略,因此他坚持要求蒋介石调中央军援绥。其电称:“陕甘匪氛近复日炽,朱(德)徐(向前)既侵入甘境,毛(泽东)彭(德怀)等部又日渐恢复。一旦合股,势更猖獗。将来在陕北晋西之中央军及晋军各部,能否如期转用,尚难预定。前蒙允为晋绥军后盾之关(麟征)胡(宗南)等师又均开往豫湘,晋东及太原附近更不能不稍加布置以有限兵力,深难期周到。拟恳钧座早为统筹之计,或命关胡等部逐渐北开,或另指派他部担任援助。总期适时接应,方有胜算可操。”(注:《阎锡山上广州蒋委员长密有午参电》(1936年8月25日),同前引,阎锡山档案,0392.42/2234.1,第1798-1799页。) 相对而言,这时傅作义对蒋介石主动出击的建议,要比阎锡山积极一些。根据侦察,他知道察北伪蒙军并不具有很强的实力。李守信在张北有骑兵4个师,炮兵1个团;伪军包桂亭有6个团驻化德和尚义;伪军王英部亦有3个师并2个旅驻商都。除此之外,于志谦、马子祯、胡贝勒、李子静、吕存义、金甲三,以及卓世海的伪保安队,都只是些土匪而已。所有这些兵力,全部加起来也不过12000余人。而且,他“判断敌之发动,日方仍不露面,先驱使匪部分路进犯,不攻我坚阵,亦不与我大部拼战,取择隙窜扰,有空即入之手段,以分我兵力,疲我应付。成则将匪西推,日伪占地;否则所损为匪与彼无伤”。唯一的问题是,绥远的地理条件有利于敌伪窜扰,却不利于大军围击。若尊蒋意“取攻势直捣察北,扫其巢穴,比较易作,又恐时机未至,有直接对日之虑”。因此,傅作义这时的计划是,组织有经验之无职军官老兵参加境内各县村围堡之守备,另组乘汽车的机动部队准备在敌伪来袭时“迎头痛剿”。(注:《绥远傅军长简密未保联参电》(1936年8月17日),同前引,阎锡山档案,0392.42/2234.1,第1769-177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