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蒋介石与1936年绥远抗战(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抗日战争研究》 杨奎松 参加讨论

那么,蒋介石是否决心由绥远战役而展开全面抗战呢?似乎也不能轻易得出如此结论。事实上,归纳蒋主战的言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其根本目的不在战,而在和。其战亦是为了迫使日本认识和的必要,意在逼其让步与妥协。用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倭必不敢正式宣战,而我应准备宣战与造成形势。”因为,只有使其知道一经破裂,我必不惜牺牲,则不能使其知难而退。敢于做此赌博,一个原因在于蒋的军人特质和独特性格;另一个原因则在于蒋的基本判断是日方并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关东军即使想要干涉,也难以很快抽调兵力援绥。只要打得快,打得狠,取得先机,关东军纵使想要报复,也必因失机而需重新计算,权衡利害。当然,要赌就不能怕输。蒋亦时时在做着破裂的准备。这恰恰是蒋介石区别于阎锡山等人的关键所在。阎锡山等人总是担心因小失大,引发大战,而蒋介石却敢做敢当,不惜一搏。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年里每每遇到中日间出现突发事件,蒋都会要求军事各机关“准备一切”,做好破裂准备的原因。这是因为蒋经历了东三省、热河沦陷和华北事变之后,不仅深知自己已让无可让,而且已经明白继续示弱只有灭亡。他因此相信: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现在“惟有十分备战决心,随时牺牲或可避免战争,(并)慑服倭寇”。他始终认为:“倭必不敢正式宣战,而我则应准备宣战,造成宣战之形势,并暗示一经破裂,则我非抱定牺牲到底之决心不可,使不敢常作小规模之扰乱,则我可转入主动地位矣。”(注:同前引,蒋中正档案,文物图书--事略稿本,民国廿五年之蒋介石先生,1936年10月2日条;《困勉记》第39卷,1936年10月1日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