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学术的历史地位
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有学者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大约是因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可以重新讨论和解决一些“古史”问题。针对20世纪初的“疑古”之风,20年代前后,确有以钱玄同、顾颉刚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在宋清以来“考信”的基础上,提出了疑古问题,对古代史--主要是夏、商、周三代历史提出了疑问,顾颉刚、罗根泽等人还先后编了七大册《古史辨》,被认为是“疑古”的代表。顾颉刚先生晚年写了一篇《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我们认为,至今对古史研究工作都有启发意义,尤其是文末的两段不会过时,我想先抄录与疑古有关的一段,再展开我们的说明: 又有人说:《古史辨》的时代已过去了!这句话我也不以为然。因为《古史辨》本不曾独占一个时代,以考证方式发现新事实,推倒伪史书,自宋到清不断地在工作,《古史辨》祗是承接其流而已。至于没有考出结果来的,将来还得考,例如“今古文问题”。这一项工作既是上接千年,下推百世,又哪里说得上“过去”。凡是会过去的祗有一时的风气。正似时装可以过去,吃饭便不能过去。所以即使我停笔不写了,到安定的社会里还是会有人继续写的,祗有问题得到了合乎事实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像《伪古文尚书》一案,才没有人会浪费精神去写,这是我敢作预言的。 顾先生的预言是不错的,例如今古文经学的讨论,不但一直没有间断过,1997年底仍有王葆玹先生《今古文经学新论》的大著出版。 这里我们并非要评论“疑古”、《古史辨》诸问题,而是想从中联想到的一个明显而未被说明得很清楚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汉代学术地位的问题。 所谓“疑古”,20世纪初的当时,主要是疑三代之古,而且“古史辨”又主要“变成”了“古书辨”,对一些古书--包括历来被认为是神圣的《易经》、《诗经》等儒家经典进行了怀疑和讨论。许多具体的讨论,也许会和“今古文经”的讨论一样,将继续下去。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其要害如顾颉刚先生所说,是《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在这篇文章中顾先生认为,“战国是一个大时代,什么都须创新,然而‘创新’的事业却掩护在‘复古’的口号之下”,从而“造伪”也甚多,汉代也有造伪,他说:“战国大都是有意的作伪,而汉代则多半是无意成伪。”同时指出,造伪的同时也有辨伪的存在,尤其是汉代,从司马迁开始,已有了不少很好的辨伪工作。这些都不失为精辟之论。“造伪”和“辨伪”都是古代学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具体情况转入汉代学术的讨论,是一条路径,是自然的发展,顾颉刚先生也曾写过《汉代学术史略》(后改为《秦汉方士与儒生》)。当然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与顾先生的角度不同。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精英文化的学术发达得很早,这是毫无疑问的,学术的萌芽应在商周之前,商代--特别是周代,成体系的学术也应该初步形成,关系到学术发展的一些大事,如周公制礼、乐,孔子删《诗》、《书》,作《春秋》,整理《周易》,虽然可疑之处不少,决不会是毫无根据的。战国时代,求贤、养士之风,特别是稷下学宫长达100多年的活动,都是当时学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的学术,其发展、其内容,仍需继续进行考、辨工作,而新资料的不断发现,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考辨。我们这里要论述的是,在前此发展基础上,汉代学术的大变化。虽然战国秦汉有很强的连续性,但秦汉--主要是汉代在对原有学术的继承和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长达数百年相对统一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对原有学术的审定、认同、改造和重新整合等等,形成了新的学术体系。似应肯定的说,以后延续二千年之久,影响极大的中国传统学术是在汉代形成的。请论其详如下。 一、学术载体的大整理 学术载体,一个是人的头脑,一个是图书,能够流传后世的主要是图书。战国秦汉时期的书籍又主要是竹简和帛书,至今都有出土,就是证明。但流传相对有局限,也是自然的。所以口耳相传、记忆背诵是一条重要途径,如清人阮元所说:“古人简策繁重,以口耳相传者多,以目相传者少,是以有韵有文之言,行之始远”,“古人简策在国有之,私家已少,何况民间。是以一师有竹帛,而百弟子口传之,非如今人印本经书,家家可备也。”[1]汉朝初年,通过伏生背诵《尚书》再加记录以传,就是一个口耳相传转为记载的具体例子。 本来不是很多的载籍,经过秦代的禁止私藏诗、书、百家语,焚书,包括项羽的火烧咸阳,等等,散乱得很厉害,这里无需多加论述。汉代重新收集、整理,这也是很明显的事实。但是如何收集?特别是如何整理?其结果又怎样?这是很值得研讨的问题。西汉对于图书的收集和整理情况,《汉书·艺文志》有一段基本符合事实地简明概述: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竭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於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