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汉代学术的历史地位(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 熊铁基 参加讨论

就不知此“殿中”议与“石渠”议是否一回事?至少是前后相连之事,这说明新的经学派别博士之立,是要经过认真讨论和评议的。
    总之,石渠阁会议是一系列讲论经义的代表,除了涉及博士增设的问题之外,经书的同异、是非是要具体讨论的,这就直接关系到学术的具体内容。
    (四)刘向、刘歆父子校阅群书
    这种意义、影响深远的大事,史书记载比较简略,成帝时诏刘向校经传诸子,其子刘歆卒其业,《汉书·艺文志》有一个概括的记述,已如前引。实际上这件重大举措,持续时间长,工作量大,其结果影响甚大。
    根据分散的资料,我们看看刘向、刘歆父子及许多专门家做了一些什么整理工作。首先,他们就中、外藏书进行了一翻分类清理。所谓“中”,应该是国家所藏图书,但是国家藏书之所不少,石渠阁、天禄阁、蓝台、石室乃至太常、太史等处都有藏书,就不知刘向他们是否全都参考到了?“外”,应该就是一些私人藏书。曾搜集过中、外之书是可以肯定的,这可以从刘向当时所写的一些书录中看出,例如《晏子叙录》说:
    臣向言: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臣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
    又如《管子书录》说:
    臣向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太中大夫卜圭书二十七篇,臣富参书四十一篇,射声校尉立书十一篇,太史书九十六篇,凡中外书五百六十四篇以校。
    现在可见的七、八篇书录都是如此。
    这里又透露出另一个很普通而未被重视的现象,在书写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书籍大多是单篇流传的,很少有如后世完整的某一部书,而刘向等人的工作,倒是做了“整部”书的工作。他们搜集、参校之后,就除去重复,各种本子互相补充,整理编次,如上引《晏子书录》又接着写道:
    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
    他们的整理是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的,这篇《书录》最后又写道:
    晏子盖短,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辨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观,谨第录。
    整理的指导思想、具体原则方法及其慎重的态度,都能够反映出来。其他书录详略不一,整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相同的。
    有些书错乱得比较厉害,他们予以了重新整理,甚至新定书名,例如《战国策书录》云:
    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重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后来所见到的《战国策》是刘向等人整理的、定名的。还有其他一些当时杂乱无章的书,也是这样整理的,如《说苑书录》云:
    臣向言:所校中书《说苑杂事》及臣向书,民间书误。校雠其事类众多,章句相溷,或上下谬乱,难分别次序。除去与《新序》重复者。其余者,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后(?复)今以类相从,一一条别篇目,更以造新事十万言。以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号曰《新(说)苑》,皆可观。
    这是他对自己的书,重新整理编次。校书工作量是很大的,除上述收集、整理、分类之外,还包括认真的“校雠”等,都是费时费力的细致工作。虽集中了当时一些专门人才如任宏、尹咸、李柱国、杜参、班斿、王龚等人,分工合作,刘向是主持者,辛勤工作了近二十年(从成帝河平三年“校中秘书”开始,直至去世)。
    究竟整理了多少图书?当时整理的《别录》和《七略》均已失传,从根据《七略》编撰的《汉书·艺文志》来看:
    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宾,百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据后来的其他记载,《七略》所记家数还多一点。这里就不必细考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