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汉代学术的历史地位(10)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 熊铁基 参加讨论

总之,刘向校书时是有依据的,但别择选裁却是他们作的。后来看到和流传的图书,文字、篇章甚至有些书名都是他们定的,几乎所有的图书都经过了他们的认定乃至改造。这是很大的工程,也是很大的贡献。但是,后世看到的群经诸子各类图书,包括汉代也包括汉代以前的,都是刘向他们认可的。他们的思想、水平、原则、方法,我们不能不注意,唐宋以后产生许多辨疑,在一定意义上也正是由于这种整理而产生的。在儒家、经学已占主导地位的当时,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很明确的,如上引《晏子叙录》所云:“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
    我们研究学术史,一定得重视这一情况。
    (五)东汉诸举措及其意义
    从西汉经过王莽到东汉的政治变化,虽有国家图书的散失“泯尽”(如前所引述),但从朝廷对学术的政策和措施看,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或者可以说是“拨乱反正”,内容多半是作为统治者非做不可的,而且多效仿西汉,其结果或者可以说是“物极必反”。
    整个东汉时期的各重大举措,如《后汉书·儒林列传》所说:光武帝之“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术阙文”,“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凡十四博士”,以及“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等等;明帝之“建三雍”“亲行其礼”,“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还有:
    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於永平矣!
    再就是前已引的章帝之“大会诸儒於白虎观”“如石渠故事”;和帝之“数幸东观,览阅书林”等等;“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本初元年在梁太后的提倡下“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一直到灵帝时立熹平石经。
    以上情况说明,东汉一朝自始至终都有关注和影响学术发展的各种举措。这些举措我们可以综合作些说明:
    首先,与西汉不同,面对“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一开始就重视了学术的发展,有“拨乱反正”的意义。这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已经比较成熟,当然与光武帝之“爱好经术”的个人素质有关,这方面刘邦是不可相比的。
    刘秀与东汉学术发展应该多说几句,由于他的学识修养,一方面他在政治上施行“柔道”,参考了黄老之治。另方面大力倡导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有利于统治的儒学,包括网罗儒生参政,增设博士官、迅速兴建太学、发展郡县之学乃至放任私学发展(私学也以经学为主,是有利于统治的),身体力行带动群臣“讲经听诵”,如史书说:
    旦听朝,至日晏,夜讲经听诵。坐则功臣特进在侧,论时政毕,道古行事。次说在家所识乡里能吏,次第比类。又道忠臣孝子义夫节士,坐者莫不激扬凄怆,欣然和悦。群臣争论上前,常连日。[8]
    他的所作所为,自然对人们读经论学、对学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然而,《儒林列传》未记,而对学术发展影响也不小的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他对谶纬的提倡。
    史书记载光武帝信谶或善谶,今有学者称之迷信谶纬,恐不确。刘秀既懂经书也懂图谶是肯定的,《后汉纪·光武帝纪》写道:
    初军旅间,贼檄日以百数,上犹以余暇讲诵经书,自河图、洛书、谶记之文,无不毕览。
    这也并不是迷信。我以为,刘秀是善于利用图谶,帮助了他政治上的成功。事实比较清楚,西汉末年以来,许多人利用图谶为自己的政治活动服务,刘秀只是其中是之一,只不过用得巧妙,并且取得了成功(具体就不在此详论了),所以“善谶”之说很恰当。问题是他成功之后,在他的最后(去世前两个月)来了一个“宣布图谶于天下”[6](光武帝纪)。其意义何在?那就是把已有的图谶--《河图》、《洛书》等“秘经”作一次正式的公布,以此为准,再不许造作,不许再增益、私改,否则严办。楚王英、阜陵质王延与人造作图谶,都被判为“大逆不道”,株连很多人[6](光武十王列传)。刘秀之举的用意,主要在政治上,也是为了巩固统治。但是,在客观上却给学术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如《后汉书·张衡列传》所言:
    初,光武善谶(按:此“善”字恰当),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
    东汉时期谶纬之学是学术史上的大事、要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