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清道咸时期中朝学人之交谊(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 孙卫国 参加讨论

    李尚迪第一次以通事身份来华,乃是在道光九年(1829年,纯祖二十九年),随同冬至兼谢恩使行来京。结识张曜孙,乃是他第三次来华期间。有关他们初识,潘曾玮述其过程曰: 
    吾友仲远者,臯文先生犹子,前馆陶令翰风先生仲子也。世其家学,道光丙申游京师,主(住)吴伟卿比部宅。宅故襄平蒋相国旧居,其中有园、有亭、有台、有池,而仲远遂日以吟咏啸傲其间。是冬,朝鲜使者入都,访仲远居,不能得。后访于汪君孟慈,乃得之见。则致金君所赠楹联,辞中述渊源所自,末署丙申初夏书。仲远异之,以其时尚未抵京师,无缘得闻于海外也。自是遂相往还,后之奉使来者,必造访焉。而与李藕船尚迪最相契,书问酬答,至今不绝。(13) 
    其所谓道光丙申(1836)冬,李尚迪访张曜孙居所,未见到张曜孙。当时张曜孙所居乃是其姐夫吴廷鉁吴赞之宅,而李尚迪与吴是旧识,故而可以推断,李尚迪乃前往拜访吴廷鉁,初次见到张曜孙,则是在汪喜孙(孟慈)家里。张曜孙自言:“道光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孟春,与藕船仁兄相识,匆匆握别,未畅所怀。越六月,复以使事来都,晤于客馆。意外之遇,喜慰无量,爰赋五言一章奉赠,以志踪迹,即乞削正,而见答焉。”(14)可见,有关他们二人初识之时间,张曜孙自述与潘曾玮之描述略有不同。潘说丙申冬,李尚迪前往拜访未遇,后在汪喜孙(孟慈)家得见,故相识。依据张曜孙之说,与李尚迪初次见面为道光十七年(1837)孟春之际,当时他们虽然相识,但几乎都没有过多交谈。应该说李尚迪来吴赞居所之时,他们是见过面的,或许因为人多,故而二人说话并不多。六个月后,李尚迪第四次来华期间,他们在客馆(即汪孟慈家)意外相遇,分外高兴,始订交。遂以诗歌唱和,张曜孙诗曰:“论交合行藏,所志在道德。大廷与空谷,同气皆莫逆。况逢远方才,业术互赏析。清怀感蘅芷,高义订金石。萍踪寄天壤,睽合慨浮迹……盛时无中外,薄海同一域。所嗟迫人事,尘网各羁勒……沧波鉴此盟,相要永无极。”(15)可见,他们第二次见面时订交,方开始密切交往,直至辞世,长达近三十年的友情,令人感佩。与以前的几代中朝学人交往相比,他们的交往又有些新的特点。 
    张曜孙与李尚迪交往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乃是1837年的初识与订交,当时张曜孙还未获功名。第二阶段则为1842年到1846年,他们在北京两次见面,两次雅会,因有《海客琴尊图》、《海客琴尊第二图》(16)及相关诗文留存。期间,张曜孙于1843年中举人,开始走上仕途。第三阶段则是1846年以后,张曜孙南下,离开北京,补湖北候补道,选授武昌知县,从此再无见面机会。但彼此间情感日笃,相思日深,书函往来,诉说衷肠;诗文唱和,表达情感,寄托思念。在他们的交往中,背后有着家族与士人群体的身影,透过他们的书函往来呈现出来,给我们展示了中朝文人交往的新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