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清道咸时期中朝学人之交谊(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 孙卫国 参加讨论

    一直到咸丰九年(1859),张曜孙得到李尚迪《恩诵堂集》,才获知李尚迪为他所做的一切,当即给李尚迪写了一封长信,曰:“集中《松筠庵宴集》、《题春明话旧图》、《春明六客图》、《种青藤歌》、《续怀人诗》、《怀人诗》并及鄙人,复以子梅传讹之耗,于生日供画像设奠,赋诗哭之,惓惓风义,并世所希。感愧之余,涕泪横集。古云一死一生,乃见交情,然未有能亲见良朋之哀挽者!曜孙何幸,而得阁下用情若此耶……曜孙为武昌令五年,调汉阳令一年,擢汉阳同知,时咸丰二年壬子春也。”(48)然后叙述他在湖广与洪秀全太平军作战情况,末述及家人故旧情况。李尚迪收到这封信,已是咸丰十年(1860)中秋节以后,真可谓喜出望外,当即赋诗四首,以志其情。序曰:“中秋望后二日,得张仲远观察客冬至月自湖北督粮使署寄书,乃十余年寇乱以来初有之信也。喜而有作,率成四律。右三首略缀仲远兵间经历之状,末一首即自述近况尔。”(49)其中一首曰:“为君十载几沾襟,乱后音书抵万金。好在琴尊经百劫(君所藏书籍碑版书画,悉毁于兵燹,惟《海客琴尊图》尚无恙云耳),还从戎马惜分阴(寄示近作《惜分阴斋稿》,卷首有印文曰‘戎马分阴’)。满头萧瑟霜华冷,落笔淋漓剑气深。暇日女媭联唱地,一般忧国见丹心。”(50)可见,十几年未通音讯,却依然记挂对方;十几年未见面,依然是好朋友,《海客琴尊图》就是他们交往的见证。此后,他们又恢复了书函往来,直至去世。同治元年(1862),李尚迪年六十,他特别赋诗《六旬初度,述怀示天行》,内有诗句:“朋旧记贱齿,书画远介眉(谓张仲远、孔绣山)。多少风树感,烦冤说与谁。”(51)诗中点出,张曜孙与孔绣山特别送给他书画以祝寿。 
    如果说洪大容来华之际,积极主动地与清朝学人交往,开创了一个交往的时代。李德懋、朴齐家、朴趾源等人继续发扬光大,同时自柳琴来华请求清朝学人李调元与潘庭筠,给《韩客四家诗》写序之后,朝鲜学人又掀起一股请求清朝学人给自己的文集、诗集写序的热潮,甚至于朝鲜大提学洪良浩,亦请清朝礼部尚书纪昀给他的文集与诗集作序,成为一时风尚。而进入道咸年间,朝鲜学人继续请求清朝学人作序之外,清朝学人亦请求朝鲜学人如金正喜、李尚迪等作序,交往进入一个更为深入、彼此互动的时代。而且这种交往已不仅仅限于两位交往者之间的互动,而是两个家族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张曜孙与李尚迪的交往中,这种特点十分明显。 
         
    诚如前面提及的,张曜孙出身于一个诗书之家,其伯父、父、母、四位姐姐以及他的外甥、外甥女们,皆擅长诗文书画,而在张曜孙与李尚迪的交往中,几乎能见到其家族每个人的身影,因为张曜孙常常将子侄辈的书画作品寄给李尚迪,同时又经常替姐姐们向金正喜与李尚迪请求作序或跋。下面以他们的书信及相关资料,列表1说明张曜孙家族与李尚迪之交往。 
    从表1可知:第一,张曜孙极其珍视李尚迪这位朝鲜朋友,通过各种方式,毫无保留地将其家人介绍给李尚迪,让他了解家人的情况。可以说,李尚迪不只是张曜孙一人的朋友,而是他们整个家族的朋友。张曜孙既向李尚迪介绍他自己的长辈,同时亦毫无保留地介绍他的夫人、孩子,甚至于小妾以及同胞姐姐和诸位外甥女。李尚迪亦极其珍视张曜孙的友情,对其家人给予热情的回应,这是以往中朝士人交往中鲜见的。 
    第二,张曜孙家人对于李尚迪也非常了解。张曜孙家人中,与李尚迪有过直接交往的,还有他的堂兄张成孙和大姐夫吴赞(廷鉁),尤其是吴赞,因在京中为官,与李尚迪见面的机会较之张曜孙还多,且交往比张曜孙更早,张曜孙与李尚迪初次见面,就是在吴赞家中。彼此情感也十分亲密。前面提及的《海客琴尊图》就是吴赞所画,他也是画中人物之一。因为张曜孙在北京时间不多,李尚迪来京时,往往难以见面,他们的书函往来,往往由姐夫吴赞转交。吴赞在给李尚迪的书函中也常常提及张曜孙之行踪,成为张曜孙与李尚迪交往的重要中介。例如,“仲远去秋力疾入闱,荐而未售,冬间加剧,至今未痊,有春融北上之说,能否成行,未可必也,复书当再促之。”“仲远因县境被水,勉力办灾。甚为竭蹷。”“舍亲张仲远因两江陶制府相延治病,敦促起程,于去岁(十八年,1838)十一月初旬,驰装南下,濒行有奉寄图章四方、印色两合,属附东便寄尘。仲远甫行,东使适至,木匣二件,谨代收存。即日附便寄南,秋后当有报书矣。”“惜仲远南旋,运卿游幕下,不得同聚。”(52)可见,给李尚迪汇报张曜孙之行迹,成为他书函中不得不说的内容,可见,吴赞深知他们二人关系之密切,这样就更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更加密切了他们二人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