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先党后军:中共早期与“枪杆子”关系考论(1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人 任伟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毛泽东关于共产国际代表报告的发言》,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八七会议》,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第58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1921年7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第5页。 
    ③《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25页。 
    ④《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53号记录》(1923年3月8日)、《维经斯基给萨法罗夫的电报》(1923年3月27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226、238页。 
    ⑤马林:《吴佩孚与国民党》(1923年5月9日),《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1页。 
    ⑥《巴拉诺夫斯基关于国民党代表团拜会斯克良斯基和加米涅夫情况的书面报告》(1923年11月13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309页。 
    ⑦《巴拉诺夫斯基关于国民党代表团拜访托洛茨基情况的书面报告》(1923年11月27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339页。 
    ⑧伊罗生:《与斯内夫利特谈话记录》,《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第258页。 
    ⑨王奇生:《陈独秀:一位悲情的革命家》,《新京报》2013年8月17日。 
    ⑩《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谭平山和毛泽东同志致孙中山的信》,《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495页。 
    (11)陈独秀:《国民党的一个根本问题》(1924年10月1日),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72页。 
    (12)《任弼时报告》(1927年9月27日),中央档案馆编:《秋收起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第81页。 
    (13)《彭公达同志关于湖南秋暴经过的报告》(1927年10月8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35页。 
    (14)《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53号记录》(1923年3月8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225页。 
    (15)朱洪:《大革命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国共两党经济援助之比较》,《党的文献》2007年第2期,第52页。 
    (16)《马林致越飞和达夫谦的信》(1923年7月18日)、《马林致达夫谦和越飞的信》(1923年7月20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420-425页。 
    (17)《中共中央给鲍罗廷的信》(1924年10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537页。 
    (18)《陈独秀给共产国际远东部的信》(1924年10月10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539页。 
    (19)《张国焘给维经斯基、穆辛的信》(1923年11月16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505页。 
    (20)《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2号记录》(1925年5月7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610页。 
    (21)《温施利赫特和博尔特诺夫斯基给斯大林的书面报告》(1925年9月30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696页。 
    (22)《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1924年12月7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558页。 
    (23)《冯玉祥政变与俄共(布)和共产国际对华政策新重点》,《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546页。 
    (24)苏俄利用共产国际组织谋求本民族国家的利益,一度在共产国际内部也产生过争论,参见马林:《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信》(1923年6月20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484页。 
    (25)孙中山:《致蒋中正函》(1922年11月21日),《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616页。 
    (26)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孙中山全集》第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58页。 
    (27)《谢张两监察委员与鲍罗廷问答纪要》(1924年6月25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579页。 
    (28)《中国同志向布哈林同志提出的十八个要求解答的问题》(1928年6月),转引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92页。 
    (29)《维经斯基给中共中央的信》(1922年8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19页。 
    (30)《农民兵士间的工作问题议决案》(1924年5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200页。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79页。 
    (32)《周恩来年谱》,第80页。 
    (33)《乡村教师运动决议案》(192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458页。 
    (34)《军事运动议决案》(1926年7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157页。 
    (35)《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式的札记》(1923年12月10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368页。 
    (36)《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1926年2月11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74页。 
    (37)《维经斯基给皮亚特尼茨基和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成员的信》(1926年6月11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第303页。 
    (38)《周恩来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15-116页。 
    (39)《周恩来年谱》,第71页。 
    (40)关于中共在黄埔军校中的军事活动可参阅刘育钢:《从黄埔军校看大革命时期中共对武装斗争的认识》,《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5期,第60-67页。 
    (41)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388-389页;《古比雪夫和拉兹贡给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不晚于1926年1月13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第18页。 
    (42)《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示草案》(1925年8月21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657页。 
    (43)《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1926年2月11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第82页。 
    (44)《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中国问题决议案》(1926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第23页。 
    (45)《布哈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中国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1926年12月1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22页。 
    (46)《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任务〉的决议》(1927年1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88页。 
    (47)《维经斯基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的信》(1927年1月21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95页。 
    (48)《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第89号(特字第67号)记录》(1927年3月3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135页。 
    (49)萧劲光:《萧劲光回忆录》,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第21页。 
    (50)《布哈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关于中国形势的报告》(1927年3月30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161页。 
    (51)《鲍罗廷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1926年2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第120页。 
    (52)《周恩来年谱》,第86页。 
      (53)《周恩来年谱》,第95页。 
    (54)《周恩来年谱》,第96页。 
    (55)《鲍罗廷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1926年2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第126-130页。 
    (56)《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委员会、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表团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联系会议记录》(1926年8月20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第409页。 
    (57)《鲍罗廷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1926年2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第137页。 
    (58)《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1923年5月),《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457页。 
    (59)陈独秀:《革命与武力》(1926年11月25日),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4卷,第163页。 
    (60)《中央局关于全国政治情形及党的策略的报告》(1926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第372、379页。 
    (61)罗亦农:《最近政治党务的概况及今后上海工作进行之方针》(1926年12月18日),《罗亦农文集》,第209页。 
    (62)张太雷:《武汉攻下后之国内外形势》(1926年10月1日),《张太雷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50页。 
    (63)罗亦农:《关于政治与本党工作方针》(1927年3月15日),《罗亦农文集》,第274页。 
    (64)罗亦农:《目前时局与我们的策略》(1927年4月6日),《罗亦农文集》,第308页。 
    (65)张太雷:《武汉攻下以后》(1926年9月8日),《张太雷文集》,第219页。 
    (66)张太雷:《武汉攻下后之国内外形势》(1926年10月1日),《张太雷文集》,第250页。 
    (67)《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会议第1号记录》(1925年4月17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604页。 
    (68)黄华:《中共中央军事部到底是何时成立的》,《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1期,第87-88页。 
    (69)《瓦西里耶夫给中共中央的信》(1925年7月21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638页。 
    (70)《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示草案》(1925年8月21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657页。 
    (71)《维经斯基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核心小组的信》(1926年7月18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第348页。 
    (7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02页。 
    (73)参见王奇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01页。 
    (74)《周恩来年谱》,第71页。 
    (75)《周恩来年谱》,第86页。 
    (76)《鲍罗廷在老布尔什维克协会会员大会上所作的〈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报告》(1927年10月23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486页。 
    (77)《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第89号(特字第67号)记录》(1927年3月3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135页。 
    (78)《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第102号(特字第80号)记录》(1927年5月13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252页。 
    (79)《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07号(特字第85号)记录》(1927年6月2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299页。 
    (80)《罗易就湖南局势给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电报》(1927年6月5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305页。 
    (81)《罗易给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电报》(1927年6月8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309页。 
    (82)《中国共产党政治局会议》(1927年6月26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360页。 
    (83)《斯大林给莫洛托夫和布哈林的信(1927年7月9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下),第406页。 
    (84)有关这一时期毛泽东与中央的争论,可参阅王明前:《土地革命早期“抓枪杆子”与“抓群众运动”问题的争论》,《党的文献》2010年第6期,第69-76页。 
    (85)陈清泉整理:《八七会议的是非功过——陆定一谈中共党史》,《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3期,第81页。 
    (86)《政治决议案》(1928年7月9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180页。 
    (87)《彭公达同志关于湖南秋暴经过的报告》(1927年10月8日),中央档案馆编:《秋收起义》,第113页。 
    (88)《中央通告第十三号》(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331页。 
    (8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第212页。 
    (90)《彭公达同志关于湖南秋暴经过的报告》(1927年10月8日),中央档案馆编:《秋收起义》,第124页。 
    (91)《中共中央复湖南省委函》(1927年8月23日),中央档案馆编:《秋收起义》,第21页。 
    (92)《湖南紧急会议决议案》(1927年9月),中央档案馆编:《秋收起义》,第135-147页。 
    (93)《湖南政治任务与工作方针决议案》(1928年2月21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第79页。 
    (94)(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第142页。 
    (95)汪东兴:《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欧阳淞、曲青山主编:《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第2册政治卷下,济南:济南出版社,2012年,第136页。 
    (96)《中央通告第十六号——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内容与意义》(1927年11月18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第1卷,北京、南昌: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90页。 
    (97)《中共中央给朱德并转军中全体同志的信》(1927年12月21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第1卷,第141页。 
    (98)《中央通告第十五号》(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432页。 
    (99)《李立三报告——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353页。 
    (100)《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海陆丰失败的教训和继续暴动的策略致东江特委信》(1928年3月),《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二辑,第262页。 
    (101)《湘南工作决议案》(1928年6月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第125页。 
    (102)郑超麟:《郑超麟回忆录》,上海:东方出版社,2004年,第331页。 
    (103)《中央给鄂东北特委的指示信》(1929年7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第365页。 
    (104)杨奎松也有类似的判断,参见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第239页。 
    (105)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68页。 
    (106)伊罗生:《与斯内夫利特谈话记录》,《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5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