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面向社会需求的公众史学(公共史学):老问题、新探索(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 王希 钱茂伟 赵冬 参加讨论

     
    关于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我们通常会指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包括1976年罗伯特凯利(Roert Kelley)和韦斯利约翰逊(Wesley Johnson)两人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开创公共史学硕士项目、1978年《公共历史学家》(The public History)杂志的创办以及1980年“全美公共史学学会”(National Council on Public History,NCPH)的成立等。正是这些事件导致了一门学科的诞生,并被赋予“公共史学”的名称,由此开启了大规模的研究生专业教育。从学科建构的角度来看这种指向并没错。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我们把“公共史学”界定为“史学”(包括思想和技能)在公共领域内的运用的话那么公共史学的实践早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就已经开始了。20世纪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共史学”实践是1936—1938年进行的前奴隶口述史项目。该项目由罗斯福“新政”创设的联邦公用事业振兴署推动,由联邦政府出资,招聘专业历史学者深入到南部各州,对尚在人世的2300多名最后一代前奴隶做访谈记录他们对19世纪奴隶制及奴隶生活的回忆。这些访谈材料后来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和保存,成为研究美国奴隶制史和奴隶文化的重要史料。①20世纪40年代末,在历史学家艾伦内文斯(Allan Nevins)的主持下,哥伦比亚大学开拓了口述历史的新领域,该校口述史研究所的研究者利用录音技术有计划地对历史名人进行访谈,然后将访谈资料整理成文字作为史料保存并按规定适时向研究者开放。这是第一个依托大学体制创设和实施的“公共史学”项目(按今天的标准,“口述史”也属于“公共史学”范畴),它也包括对中华民国一些重要人物如顾维钧等)的访谈。②大致同一期,在联邦政府“历史资料普查”(Historical records survey )项目的支持下,美国各地的城镇历史和家谱学会(Historycal and Genealogical Societies)得以创立或扩大规模,它们致力于收集和整理地方史料为家族史、地方史、地域史、州史和国家历史的研究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史料基础。这些活动也推动了“全美州与地方历史学会”(American Asociation of States and Local History,AASHL)的成立。该组织原为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ociation,AHA)的一个分支,但在1940年决定退出AHA,自立门户,这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在“公共领域”内从事史学实践的人与在大学供职的专业历史学家之间的分离(尽管当时还没有使用“公共史学”概念)。1980年之后与NCPH与AASLH之间展开了频繁的合作这可被视为学院派专业历史学家向“公共领域”的一种回归。
    虽然20世纪70年代史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危机与当代公共史学学科体系的出现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新社会史学(new social history)才是推动公共史学兴起的深层动力。民权运动是一场弱势群体争取平等权利的政治运动但它也引发了史学研究和写作上的革命。传统史学建构的美国价值观在民权运动所揭露的种族歧视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历史学家被迫重新思考如何呈现更完整的国家历史,被“消声”的群体要求找回自己在美国历史中的位置。此刻也正是新社会史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在大西洋两岸的学界兴起的时间。新社会史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注重使用非传统史料,与公共史学对史学研究中“公共参与”的追求不谋而合及时地为新的历史诉求和写作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推动一大批专业历史学家把研究视野投向公共领域并肩负起创建当代公共史学的责任。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些访谈已经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整理上网作为该馆著名的“美利坚的记忆”(Amerecan Memory)历史与档案项目的一部分。参见:Born in Slave Narratives from the Federal Writers' Project,1936-1938,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http://memery.loc.gov/ammem/snhtml/[2014-05-31]。也可参见:Paul D.Escott Slavery Rememerbered:A Pecord of Twentieth-Century slave Narratives,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79。
    ②在史料电子化和数据化之前,“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所”(Columbia Oral History Research Office)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口述访谈资料库。关于这个项目产生的历史,见:“Allan Nevins,"Oral History :How and Why It Was Born",in David K.Dunaway ,Illa K.Baum,eds,Oral History:An Interdisciplinary Anthology,Altamira Press,1996。
        ③这个判断也适用于描述英国公共史学的起源。拉斐尔塞缪尔(20世纪60年代在拉斯金学院(为工运领袖开办的“史学工作坊”被认为是英国公共史学的起源但塞缪尔的工作显然是受到汤普森(等新社会史学家研究成果的影响。汤普森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写就于他在牛津的工人夜校教书之时他不仅强调工人在创造工运历史方面的能动作用而且在写作中大量使用口述史料意在凸显工人在建构关于自身历史的史学过程中所发挥的能动作用。见:E.p.Thompson,“Preface”of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Penguin,1980,c1903,P.12;Hilda Kean,“Introduction”,in Hilda Kean and Paul Martin(eds.),The public History Reader,Routledge,2013,P.xvi。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