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面向社会需求的公众史学(公共史学):老问题、新探索(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 王希 钱茂伟 赵冬 参加讨论

    三、公众史学的中国本土性
    几位在美国工作的华人学者认为,当下中国公共史学学科建设存在一个“Public History”如何翻译、如何中国化的问题。年月召开的美国公共史学年会甚至提出了一个话题“中国有可能有公共史学吗?”这样的提法当然是不受国内学界欢迎的。我们发现,中国人理解的公众史学内涵同美国的公共史学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只是在名称上、学科建设路径上有所借鉴而已。
        美国的公共史学是指在公共领域应用的实用史学,主要涉及三大领域:博物馆、历史遗址、历史剧制作等与历史学关系密切的领域;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制定等公共领域;家族、公司等私人领域。这是近年来多数中国学人对美国公共史学内涵的理解所在。也有人有不同的理解,称其内部主要有三派一是历史题材创作,二是应用历史学,三是写人民史。有鉴于此主张将理解为公众、大众。①如果这样的理解正确的话,美国的“公共史学”译为“公众史学”更合适。
        梁元生教授将“公众史学”界定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应用的历史”、“公众的人民的历史”和“公共事务及全体利益的历史”。②这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美国公众史学的核心精神。
    中国公众史学的内涵应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学人会有不同的理解。笔者理解的“中国公众史学”至少包括六个部分通俗普及史学、公众历史书写、公众口述史学、公众历史写作、公众影像史学、公众文化遗产。通俗普及史学是一个文化传播概念’提供的是通俗历史知识;公众历史书写是一个书写对象扩大的概念,提供的是人人动手书写小历史的机会;公众历史写作指历史解释权的开放,提供的是人人可以解释、书写历史的机会;公众口述史学是大众历史书写的入门之道公众影像史学是用图像记录历史与再现历史;公众文化遗产是“大众可以触摸的历史”。可以说公众史学是一个个体兼群体、书写兼研究、专业兼业余于一体的综合概念。公众史学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学科框架,所以梁元声教授将之称为“一个崭新的史学范畴”。这样的概括是非常到位的,否则也就无法创建公众史学专业的硕士学位点。
    如果以上框架界定正确的话则可以发现,这些史学资源多来自中国本土。通俗史学早在宋代以后就逐步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颇为盛行;近二十年,公众历史书写(个人史、家族史、社区史)在大陆与台湾发展势头强劲;21世纪初以来,③因网络而崛起了一批民间历史写手;④中国不少大学设立了博物馆学专业、文化遗产学专业这些均是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与公众史学相关的史学实践活动。只有口述史学,可以确定是来源于西方。
    由此可见,中国公众史学的内涵有它自身的形成过程有它自己的史学资源与实践活动。它是中国本土的,而不是外来的。美国的历史才三百多年,而中国的历史学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史学资源更为丰富。只是,中国人一直未将公众史学作为史学的分支学科独立出来。当前我们从美国公共史学的学科化发展中获得灵感,借用其名称借鉴其学科化建设思维,来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史学学科。对中国公众史学学科建设来说美国的公众史学是值得借鉴的“它山之石”,但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的公众史学学科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王渊明:《美国公共史学》《史学理论》1989年第3期。
    ②“梁元生教授受聘为我校‘师从名师’导师并做客‘诚恕讲堂’”,杭州师范大学网2012年10月25日。
    ③陈卫《个人史写作带来新的文学冲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6日;顾敏耀《呈现在地观点与挖掘草根历史—彰化县〈大家来写村史〉丛书初探》《大叶大学通识教育学报》2011年第7期。
    ④王艳勤:《民间写史与学院史学中的共谋》《人文杂志》2013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