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如何建构中国的公共史学?这是一个大问题,而且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它涉及学科建设的许多“硬件”问题需要包括历史学家、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和学生在内的许多人来共同讨论。我曾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初步讨论过几个相关的问题,包括公共史学的概念、该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以及公共史学家的素质等。①我在这里想谈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个是史学界的支持,另一个是起步阶段的目标和工作。 首先如果公共史学想要在中国史学界立足,专业史学界的支持是关键之关键。无论我们如何界定公共史学必须首先是一门学问需要取得同行认可的学术地位,在史学研究和教学的体制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公共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或一种学术领域获得发展的必备条件除非专业史学界拒绝承认它有存在的必要)。美国公共史学能够创建是因为许多大学的历史系愿意为它提供体制平台。此外,公共史学家还需要拥有自己的专业组织并定期出版本专业的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这些对于美国公共史学的成长至关重要。英国公共史学所走的道路不同但也有自己的体制和学术平台。我觉得史学界内部一定要取得一种大致的共识,中国历史学会也应该考虑接纳公共史学学会作为其会员。在学科设置上,从教育部到大学的主管机构需要为公共史学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具体讲,就是在历史科目的学位方向设置中将“公共史学”设置为一个学科或学位方向。此外,还需要有一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或历史学院系率先开设公共史学课程,摸索经验,编写教材,设计出一套既结合中国史学传统、又充满创新性的公共史学教学法和课程体系。在这方面我觉得,政府和民间企业都是大有可为的。双方应该考虑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来支持公共史学项目的创设和实施。 与此同时,学科建设还应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体制基础”。中国的史学传统源远流长,大众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浸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历史学家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公众对历史的热情,并将其转化为建设公共史学的群众基础。事实上,中国一直都有“公共史学”的实践,也拥有发展“公共史学”的基础和资源,尤其是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历史遗址以及遍布各地的地方志办公室等。这些资源如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有力地推动公共史学的起步和发展。事实上在公民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大众对历史知识的需求明显增加,包括电视和网络在内的各类大众传媒已经迫不及待地进入到“公共史学”的领域中,回忆录的书写和出版也来势迅猛,成为不可小觑的新兴文化产业。专业历史学家还能在公众之外徘徊多长时间呢? 在起步阶段,可先考虑利用现有的教学体制开展“公共史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学界的做法,根据本校师资和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有不同侧重的公共史学项目。譬如,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的公共史学研究生项目从一开始就定向为培养政策咨询人才,注重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所安排的实习机会也都是在相关的政府部门。②亚利桑那大学则将公共史学研究生项目与档案管理、出版编辑和文博专业等结合在一起。纽约大学地处大城市,电影制作业非常发达,该校的公共史学项目利用这个优势注重培养历史纪录片制作方面的人才。与此同时,我想到另外一点,即公共史学的成功与社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公共史学的人才必须要有“出口”(exit),要能做到学以致用。为此公共史学项目还需要为自己打开就业市场拓展供公共史学人才施展才能的“公共领域”。我的一个建议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重要的国有和私营大型企业,都应该考虑设立“历史学家”的职位。历史学的严格训练能够教会他们收集和整理史料、撰写富有史学价值的政策咨询报告。 另一个可以有效利用的平台是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地方志办公室。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是公共记忆工程的重要内容,其设计和管理都需要专业历史学家的眼光和技能。图书馆和档案馆不再只是保留史料和信息的地方,而是迅速成为传播信息、提供公共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平台。美国国会图书馆就创建了“美利坚的记忆”文献档案网。弗吉尼亚图书馆和弗吉尼亚人文基金联合发行了《弗吉尼亚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Virginia)的网络版。③后者代表了数据化时代学术出版的新趋势:集研究性写作、图像、数据和其他信息为一体设置有便捷的检索和链接功能专业历史学家负责写作词条,内容根据史料的更新而更新等。然而截至目前,我们在国内还没有看到一个以城市或社区的历史为基础的公共史学网络平台,这方面的潜力其实很大不单是立体式地收集和呈现关于城市或地区的历史信息而且可以改变历史研究的方式构建前所未有的社区认同感。 口述史研究—尤其是关于近代和当代历史事件的访谈—也是可以利用现有体制进行的公共史学项目。但这个领域的实践需要建立起一套法律上和学术规范上的规则’以保证所获取的口述史料具有价值并能得到安全而有效的使用。这就涉及公共史学内部的体制和规范建设而这些工作必须由专业组织来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王希《西方学术与政治语境下的公共史学兼论公共史学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第134—136页。 ②凯利曾将公共史学界定为历史学知识和技能在“公共领域”中的运用他将政府部门视为“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早期毕业生所从事的也都是政策咨询工作。Otis L.Graham Jr.,“Robent Kelley and the Pursuit of uesful History,”The Journal of Policy History ,Vol.13,No.3(2011),PP.429-437. ③American memory,http://memry.loc.gov/ammem/;The Encyclopedia Virginia ,http://www.encyclopediavirginia.org/。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