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的研究经历“文化侵略”、“文化交流”和“现代化”三大范 式的转换之后继续建构新的研究范式。爱德华·萨伊德等人提出的后殖民理论,特别对 “东方主义”...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谁都有义务热爱这个国家和民 族。由于历史背景、文化构成、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等差异,各民族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 盾。对于中华...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课题。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文章以柯文的三部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为主,试图从历史本体论、“理论框架”、历史学家的作用及“局外性”等几方面简要探讨柯文的史学思想。柯文的史学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的飞跃,有赖于史学方法体系的不断革故鼎新。张岂之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一书中,把近代中国史学方法体系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以王国维、陈寅恪、汤用彤、柳...
长期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尊信的“五种生产方式”说,究竟是出于列宁和斯大 林对马克思历史观的修正,抑或是同马克思本人的历史观基本相符,对此国内理论界尚 且存在分歧...
思想的结构史即从结构的角度界定思想史,并展开新的研究。这一角度要求将思想史 看作一个有不同层次的、复杂的结构整体,整体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它的结构之中。思想 史研究既是...
一、从“科学”到“科学化” 从中国现代史学建设的整个进程看,“科学化”无疑是最具感召力的一种趋势。 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本无“科学”之概念。晚明时,徐光启借用儒家经典...
按照中国史学界比较通行的说法,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史学经历了 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从传统模式向近代模式的演变。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 一个充满生机和...
作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规模最大的编年体史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自成书以来,一直为世人所推重。周必大称其“考证异同,罕见其比”。叶适认为“《春秋》之后,才...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作为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思潮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 学术界,因为这一思潮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所以格外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褒者 不少,贬者也很...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论研究,是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从梁启超的《新史学》,到三 四十年代一系列史学理论方法论读本的出版,再到当代台湾的史学方法论研究,是新史 学派史学方法...
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说:“去年八月,我在北戴河与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20世纪最后20年间,中国考古学界出现了对本学科的整体反思。俞伟超在1993年一次 访谈中说:“1985年以后,我感到我在思想上有所变化,但同时我还感到另外一种变化 ,那就是一些原...
荣新江教授的《敦煌学十八讲》(注: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甫出版,笔者所在的中山大学历史系即把其定为敦煌学的教材。全书由绪论、正文十八...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
侯外庐先生(1903-1987年)是我国公认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在历史研究 领域,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卓著成就,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 史学的发展做...
作为拨乱反正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是对“ 文革”时期史学界极“ 左”思潮的纠正。它较之传统意义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致力的社会史研究具有诸...
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让史料说话”,根据史料把历史事实的来龙 去脉叙述清楚,无需对史实作解释。因为任何解释都只是解释者自己的主观认识,都会 损害历史的...
史念海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不仅在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 地名学、方志学等学科领域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还是中国古都学的创始人,为中国古都 学的创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