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文甫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他积极宣传普及唯物史观,领导中国新史学研究会河南分会,创办了《 新史学通讯》...
一、实学与史学在学术理念上的一致 明清时期,实学与史学在学术理念上的一致,首先表现在“经世致用”的文化精神上 。实学的基本特征是崇实黜虚,崇尚“实功”、“实行”,侧...
史学的发展,离不开对自身传统的反省和继承。“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 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1]( p703-704)。这...
社会的改造是五四以后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科学、民主为核心 的思想观念改造之后,以政治革命为核心的整个社会的全面改造,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 ,并形成全...
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或影响,人们酿酒、饮酒的 物质饮食行为往往脱离饮食活动本身的物质享受意义而向其他非饮食的政治伦理意义转 化。这主要...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历史学家。 撰有《明夷待访录》1卷、《明儒学案》62卷、《南雷文定》32卷、《行朝录》九种以 及《南雷诗历》等...
2001年10月12日上午,我们受《史学史研究》编辑部委托,就历史普及工作和影视等传播 媒体如何反映历史真相问题专门访问了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龚 书铎教...
“史学史研究要以对历史的认识为基础,以纵通和横通为不断追求的目标,以具有理 论性和现实感为最终的归宿”(注:瞿林东《史学与史学评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年4月版,第...
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两个基本阶级之一,在封建社会中居统治地位,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剖析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是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特征的基本工作。对...
“以《诗经》为首”的“六经”次序,并非出于今文家;而“《易》居前”的“六经 ”次序,虽然出自古文家,但也渊源有自。《易》居《诗》、《书》、《礼》、《乐》 、之前或居...
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频繁。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研究这个课题,意见颇不一致,特别在农 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问题上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农民战争是中国社会历史 前...
田昌五先生对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此前主要探讨中国古代 社会形态--宗族奴隶社会,使其战国封建论自成体系;此后,则摆脱五种生产方式的束缚,探索中国历...
一前言 前不久,我国“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验收,并被评为199 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了9个课题和44个专题的多学科联合攻 关,制...
公元后第二个千年的开端,正是中国北宋开国不久,呈现出一派文明昌盛的景象。在此后 的1000年中,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广泛运用,典籍文化、医药文化、建筑文化和文学艺术各领...
中国与西欧的封建时代,都曾盛行过表面类似、实则相异的君权神化现象。西欧“王 权神授”学说与中国“君权天授”理论都是帝王为神命的君主,但前者植根于基督教神 权政治文化...
文章认为,毛泽东对历史的论述创造性地将科学的历史认识与伟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 来,并在现实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魅力之一,也是史学“ 经世致用”...
史学理论主要研究历史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且对整个历史研究的开展具有理论和方法论指导的意义。我国自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 丛报》上发表...
我说“我所认识到的”,是因为我谈到的面比较窄,对整个问题缺乏研究,多半只是我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可能挂一漏万。所以,就谈“我所认识到的”吧。 20世纪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
一、关于学科理论的探讨 对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应包括哪些分支学科,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以往学术界对历 史农业地理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所以这一学科的归属问题也鲜有探...
师学渊源 访谈开始,我请徐先生谈谈他的求学经历,徐先生娓娓道来。 徐先生是浙江省平阳县江南区半浦村(今属苍南县龙港镇新兰村)人,1920年生,初名毓珠,入学后,易名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