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在中国夺取的重要出海口岸,但是,在鸦片战争前期,香港并不是英国试图在华攫取的第一个目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也不被英国政府视为是理想之地,英国...
中国近代妇女是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启迪下开始觉醒的。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一代代的有识之士,为推进妇女解放进程,不断以新的思维方式进行着艰辛的探索。中国近代妇...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150多年风风雨雨,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回顾香港问...
以男性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是传统农村社会的普遍社会组织,它是血缘宗法文化传统在唐宋以后地主经济与小农经济矛盾对抗下的产物。近代以后,随着外来文化的深入传播与中国现...
新民思想是戊戌维新思想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改革的转折点,自此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从物质文化的学习和引进转向制度化的学习与改造,从重君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上海开埠后,随着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城市经济的行业结构,市民群体的阶层和职业结构,都发生了不同于开埠前的变动。上海小刀会起义就是在近代上海社会转型初期,由秘密...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曾任知州、知县等职,是我国近代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的时期,新旧矛...
容闳(1828-1912年)于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位受过系统的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并取得学位的中国人。1855年,他满怀振兴中华的报国壮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一、弱国无外交历史条件下的外交人才 清政府派遣常驻外国的使节,始于1876年,[①]从这时起,陆续派出驻外使节,薛福成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890年受清政府委任,出使英、法、意、...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与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有过很深的因缘。孙中山在一次讲演里,自认回到香港无异游子宁家,[①]在他的眼中,香港就是自己的家乡。 在孙中山一生...
婚姻是组成与维持家庭的基础。婚姻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在一般意义上讲,一定的婚姻制度与一定的家庭制度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满族,以其勇猛剽悍建立了大清王朝,从而转变为一度拥有各种特权的统治民族。然而,随着时代变异,尤其是在风雷激荡的清末民初时期,晚清王朝江河日下...
本文认为,一个政权要运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费;一个军事战役的发动,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军饷和武器。辛亥时期的中国革命党人缺乏财源,民国甫建,迅速出现巨大的财政需求和严...
文化保守主义是一种有限的社会变革原则,是在鸦片战争后社会危机加剧的背景中凸现出来的政治文化思潮,中体西用论及其实践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一方面在认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批...
提起镇南关大捷中的潘鼎新,许多史学文章书册都把他描绘成一个狼狈的逃兵,动辄把主帅脱逃的恶谥加诸他的头上,从而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今天,通过继续整理旧史资料,深...
幕僚是活跃于清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特殊阶层。道咸以降,地方督抚的权力日渐膨胀,幕府和幕僚空前发展。幕僚开始在晚清内轻外重政治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考证,一称考据,又云考订,或言考索,亦作考核,是我国传统的治学方法。始于孔门,盛于宋,大盛于清,更盛于近世,而且被国际汉学家所共同运用。考证的内容,总是随着时代的...
社会变化较诸政治变革而言,其过程多是缓慢渐进的,某些政治变动可能不足以引起社会发生深刻的根本的变化,至于靠一场革命就要推动整个社会骤时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辛亥革...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十分重视。在其著作和讲演中,他多次提到西北的开发问题。特别是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对于西北经济的开发与建...
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签订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之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