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
辛亥革命前,特别是20世纪最初几年,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学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比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深层结构进行反...
一、“西力东渐”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启动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动、大转型的社会,这种变动和转型不是起因于一种“内发的力量”,而是源于“外发的压力”,即西方的冲击,这一...
有关中印边界东段的争议,历来为人们重视。这一段边界有传统习惯线,内线、外线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等不同的划线。这些线是怎样产生的,性质如何,走向如何,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有些研究者在论及总理衙门设立时,称奕请设总理衙门奏折是1861年1月13日送达热河行宫的,七天后(1月20日)即获咸丰帝批准,由此证明总理衙门设立是顺利的、条件具备和水到渠成...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先后发生了几场关于农村问题的争论。现在回顾、研究这几场争论所涉及的党对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思想,以及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会有益于我...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篇幅较长、流传很广的一首揭帖。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就为这一揭帖题名作《神助拳,义和团》。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
“九·一三”事件,是林彪叛党叛国、私调飞机仓惶出逃的反革命事件。周恩来生前指出,“九·一三”不是偶然的,是有它的思想基础的,从九大搞夺权,庐山会议上搞突然袭击,最后...
这里所说的“外交”,具有特定的含义。这里说的不是地方性的对外交涉。地方性的对外交涉权是清朝晚期全国所有地方督抚所共有的,每一个地方督抚都有权亲自或督率有关僚属办理...
清中叶以来,江湖帮会的兴起、发展及膨胀,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社会史课题。本文仅从社会组织这一角度,就晚清时期变态社会类群体组织的组织原则、特征,以及成员和组织的演...
哥老会向湘军的渗透 哥老会刚产生时,不过是长江上游四川一带的地方性秘密组织,它之所以能迅速向长江中下游扩张蔓延势力,与湘军的存在有着密切关系。 哥老会传入湘军,主要...
湘军与淮军均为晚清最重要的军事集团,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湘军与淮军之间存在的继承与渊源关系,是史学界认同的不争事实。罗尔纲先生的《湘...
近年以来,学术界对孙中山先生生平的研究日益深入,鸿篇巨帙硕果累累。然而其中关于孙中山早年(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前)的重农思想,即力主兴办近代化农业的主张则鲜有论及。...
灾因,也就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自古以来人们由于所处历史条件不同、认识水平各异而对灾因的认识有较大的区别。晚清时期,对灾因的认识,除了继承传统的观念,社会上还出现...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是贯穿中国近代文化史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近代思想家们都从自己的文化视角出发,表述了各自不同的西方文化观。孙中山作为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
党史工作重点从民主革命时期转移到社会主义时期后,有一个“工作怎么起动,全省怎么带动起来”的问题。 民主革命时期党史工作,福建省是采取广泛征集资料来起动,以重点专题征...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抗战时期的长江局贬多褒少,笔者认为,尽管由于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及其它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长江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点或错误。但长江局的...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卓越领导者和杰出的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经济思想,而他提出的对开放思想则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孙中...
19世纪后半期,中国辽阔的疆域内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造成这场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及时移民,改变这些地区人口过于稀少的状况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边疆危机和内地人...
长期以来,学术界很少有人探讨孙中山“社会革命”方案的历史地位。本文拟就此课题作点研究。 一 学术界有人认为孙中山的“社会革命”不是指“社会主义革命”[1]。其实,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