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曾经自己说明,他作《史记》的一个目的,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司马迁传》)。 这一篇文章只想讨论其中的“通古今之变”的问题。在此以前...
梁启超曾说:“司马迁以前,无所谓史学也。”[①]其实,就中国悠久的历史编纂学传统来看,在司马迁以前,中国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百诗篇、百国春秋、百家杂语、诸子权变四...
20世纪末中国学术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文化史研究的复兴,它的发展已经超越传统的文史领域,而日益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个领域曾...
前言 翦伯赞(1898-1968年),湖南省桃源县翦家岗人,维吾尔族。13岁到湖南常德求学,翌年在父亲督促下通读《资治通鉴》。1916年先后进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及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
本文对辽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辽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及辽史研究的过去与现状,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作者指出,要把辽史研究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批驳某些日本学者为配合日本军国...
力主“通经致用”的经学大师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长沙善化人),曾积极参加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晚清湖南改革运动中一位重要的宣传家和实干家。“少习史传”的皮锡瑞...
刘起釪先生所撰《尚书学史》一书,年前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四十万字,详细论述了两千多年中,《尚书》本身的萌生、成书、遭厄、复出和伪变的历史,历代封建王朝以之立学官...
印尼独立以来,经历了从苏加诺到苏哈托两个时期,两个政权建立的初期都发生过激烈的思想论战。第一次发生在印尼独立前夕直至1959年苏加诺宣布实行有领导民主体制为止,第二次是...
晚清政治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近代”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代史”的时段范围在50年来已有了重大的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史基本...
西方古典文明(文化)溯源于古希腊,而发扬光大于古罗马。就西方古典史学的发展情况来看,也大体如此。有论者指出,罗马人经过有选择地广采博收并结合自己的创造,从而形成了...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学”是中华民族“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北方民族“史学”在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鲜明的、不同于中原汉族“...
思想史在我国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我国悠久的史学发展史上,思想史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史资料以及独特的理论方法。但思想史的概念却是在本世...
在古史研究中,许多学者、包括一些著名学者往往引用《国语·晋语四》之说论证古 史,寻找中国文明起源的线索。但是,时至今日,倘若以科学的眼光审察,我们就会发 现,《晋语四...
史学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它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史家的批判和继承。《史记》在汉代被誉为“实录”之后,历代史家围绕“实录”进行了持续的讨论,《史记》实录的特点和精...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相隔一衣带水,自远古以来,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元朝建立时,统治朝鲜半岛的是高丽王朝。元与高丽之间,有着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老乞大》...
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是历史学获得重大的发展,包括新历史考证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都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就。以新历史考证学而论,出现了王国维、...
清学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由于时代、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派林立,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关于对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从19世纪初开始,江藩、阮元、方东树、龚...
顾颉刚先生于1939年9月底赴成都,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 1941年6月离开成都,赴重庆工作。在成都近两年时间里, 工作之余游览了郫县的望帝丛帝陵、温江的鱼凫城、双流的蚕丛...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曾经是最大的殖民帝国,它四处开疆拓土,大肆进行贸易侵略和殖民掠夺,成为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它的各种活动几乎遍及每一个国家,世界每一个重要...
受不同时期的不同学术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立论角度各有侧重,运用方法也有差异,因此在回顾某一领域的学术史时,仅仅罗列成果是不够的,还要剖析这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