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中国最杰出的一代革命先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受到海内外华人的尊敬,并有巨大的声誉和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
理性主义史学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弥漫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是史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当时的史学领域占据支配地位。理性主义史学家提倡理性主义史观,认为普遍的理性是历史发展...
今年是罗尔纲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在他九十七年的生命历程中,值得我们学习、怀念、景仰的地方很多,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还为我们树立了如何从事历史研...
民国时期,继直隶翟城村自治之后,阎锡山率先在山西推行村制。时人一般认为,山西搬用了翟城村自治模式(注:米迪刚、尹仲材:《翟城村》,中华报社,1925年,第183页;黄强:《...
1981年,我写了一篇《中国史学史书录》(见《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二期),著录了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到1980年出版的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著作。在那五十年中,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
由史仲文和胡晓林先生主编的百卷本《世界全史》,精装20卷,已于1996年由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这部《世界全史》是我国学者编撰的世界史著作中的第一部大部头的著作,自然引起了...
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称自己的历史观为民生史观。后人把他的历史观概括成民生史观,大体是能够成立的。但究竟什么是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对孙中山历史观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将思路...
从《四库》的提要说起 关于《两朝纲目备要》(以下简作《两朝》),《四库全书》的编者在提要中有如下评议: 陈均《编年备要》因《通鉴长编》而删节之,此书则本两朝《实录》...
《辽史》卷十五圣宗统和二十八年二月丙戌云:“宋遣王随、王儒等来弔祭。”考《长编》卷七二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甲辰云:“命太常博士直史馆王随、内殿承制閤门祗候郭允恭...
赵翼字云崧,或作耘菘,号瓯北,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史学家,生于雍正五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727-1814年),享年八十八岁。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出身于清寒之家。其父赵宽,...
在世纪交替即将来临之际,不少学者撰文对本世纪历史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重要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其在下个世纪新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
历代总志和正史《地理志》罗列各地,均按各级行政区划排序,唯《汉书》例外。《汉书·地理志》排列郡国,既不以十三州部为次第,又往往在地理上东西错出、不相连属,故谭其骧...
海盗行为通常是指海上劫掠、绑架勒索等暴力行为,它是与古代地中海地区奴隶制文明的兴衰相伴随的。现代学者在论及古代海盗行为时,往往习惯地从看待后世海盗行为的观念出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某些复杂的历史问题研究得越多,其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性也往往越大。大陆学者为期半个世纪之于孙中山反满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也大致如此。 近20年来,关于大...
近代“新学”是相对于旧学而言的中学的近代形态,它标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陈陈相因的新的学术文化形态或风尚的形成及其运动趋向。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前不久,读了许凌云的《试评刘知几纪传史评论的失误》和《刘知几“抑马扬班”辨》两文(见《中学历史教学》1983年5第期,《江汉论坛》1984年第11期),收益不少,但认为许文的要...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50年来的发展过程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政治形势的发展为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提出命题,并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而人们的研究结...
东汉初,班固著《汉书》,始立《西域传》。他给“西域”下的地理定义是:“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阨以玉门、阳关...
近20年来,随着中外尤其是中法学者互访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密切,随着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现代化转型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对于法国年鉴学派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和研究成了中国史学界...
在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中,民权主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理所当然地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我国大陆学者也不例外。1980年代中期,魏宏运先生曾撰《孙中山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