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中国口述史学方法的尝试 要了解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情况,确实很难。正如美国著名的口述历史学家、城市史专家康涅狄克大学教授布鲁斯·M ·斯蒂文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国口...
罗香林(1906-1978),字元一,号乙堂,广东兴宁人,是20世纪中国一位著述颇丰的史学家,一生对客家学、谱牒学、民族史、唐史、香港史、中外关系史、华侨史等都有精深的研究。仅...
胡适是古史辨派创立时期的主要成员,此为当时学界公认的看法。1921年胡适所作《 自述古史观书》,提出了“缩短”“拉长”两阶段理论,先“缩短”后“拉长”,“缩 短”依靠文献...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完成了由传统史学向现代新史学的嬗变,成绩斐然。留 学生创荆披莽,前驱先路,是中国历史学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推动者。 一、留学生与中国现代新史...
一、《史记》终讫问题的缘起 司马迁写《史记》终讫的时限(简称《史》讫问题),历来学者众说纷纭,有说讫于元狩获麟,有说讫于元封六年,有说讫于太初,有说讫于天汉,有说讫...
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是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公认的大师级学者。徐先生在 长达70年的学术生涯中,以高尚的情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在历史学 和古文字学等...
一、《东观汉记》的材料来源 在所有专载东汉历史的史作中,《东观汉记》卷帙庞大,叙事详尽。刘知几在《史通·叙事篇》中说:“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
一、现代史研究的开拓者 华岗同志的第一部历史著作是1930年写成、1931年由上海春耕书店出版的《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上具有开拓意义的著作。 1927年...
白钢在《光明日报》(2003年9月30日)发表文章:《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说:改革,古人称之为“鼎新革故”,它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益关系、社会秩序乃至人们的生活习惯、...
从“天下”到民族国家:边疆概念的意义流变 从地理意义上说,“边疆”即“边缘的地域”。然而,“边疆”所指却并非仅是地貌风物,而是兼具两层含义:一是地方与国家政治中心的...
八旗驻防制度滥觞于清朝入关前。顺治入关后,仍派八旗额兵总数几近一半的兵力,驻防京师以外所有重要的军事据点,并成为清代的定制。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驻防制度发生了重大...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以下简称《商榷》)是十八世纪中国史坛上出现的一部巨著。王鸣盛号西庄,清江苏嘉定人,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商榷》是他历时二十多年写成的力作,...
唐代史家在史书编撰方面,有不少创新之作。如虞世南以问对形式撰《帝王略论》, 意在“商略古今”,说“治乱之迹,贤愚二贯”,专论历史上明者可为规范、昏者可为 鉴戒的帝王...
乾嘉学派,亦称乾嘉汉学,或乾嘉考据学,因其于乾隆、嘉庆两朝,正达于高潮,学术界几乎都被他占领①,故以乾嘉学派名之。由于乾嘉学派是乾嘉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学术流派,又是...
在当今的法国史学界中普遍认为,迄今为止法国的历史学仍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但究竟有哪些史学流派,说法不一。不过确有不少人谈到了目前在法国颇为盛行的“新史学”。“新史学...
本文从长时期的地域社会变革来解释明清时期闽赣毗邻地区的抗租风潮。16世纪以来,赣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流民与土著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频繁激烈的租佃斗争实际上是...
一、《册府元龟·国史部·序》和《新唐书纠谬·序》的理论贡献 这里,首先说理论上的贡献。《册府元龟·国史部·序》和《新唐书纠谬·序》在这方面有突出的代表性。 北宋官书《册...
一 战前,日本的明史研究十分贫乏。事实上正如松本善海的“明代史研究的贫困”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作为明史专家,有和田清(1890~1963)、清水泰次(1890~1960)以及中山八郎(...
一、探索二千年史学的演变 在中国史学史上,自孔子起,就提出“史义”的问题。但从理论上对“史义”着重进行阐述,章学诚实为第一人。《文史通义》把对史学发展的总结检讨推进...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儒治经,以《春秋》为最,举凡著作242部, 共计2799卷。故而,清人有“说《春秋》者莫多于两宋”之谓。《春秋》经学的盛行,不仅推动了其它经学门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