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史学界在大部分时间内存在着若干种倾向不同、与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潮息息相关的史学思潮,而有思潮一般说来就有学派;同时,由于每个研究者所使用的理论架构不同,对...
2004年隋唐五代史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隋唐五代史的论文300余篇,论著50余部。论著如下。 政治、制度、人物。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充满着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斗争,战争连绵不断。作为这一时期开端的鸦片战争,清朝的军队惨败于兵力兵器相当有限的英国远征军;到了这一时期结束后,...
李大钊是五四时期新旧思想交锋阶段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并不遗余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他被聘为教授,主讲历史学、经济学之后,又致力于历史学的研究。他用马...
党史、理论界对张闻天的研究,是从1979年庐山会议冤案平反之后开始的。20多年来,张闻天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近十年来,张闻天研究有了新的开拓,出现了全面发展的新局...
《仪礼·丧服》篇除“经”文、“记”文之外,还有“传”文,这在《仪礼》十七篇中是独一无二的。其中的“传”文即是著名的《丧服传》(也称《服传》)。《丧服传》的撰作者是...
一、历史学概论性著述在中国产生的背景 一般而言,历史学的概论性著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即历史研究或历史编纂已成为一个体系比较严谨、方法比较成熟的学科,同时历...
陈寅恪先生虽然以研究中古史闻名于学术界,并坦承自己不敢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但他对于中国近代史实际上也是有其独特见解的。(注:陈寅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有关论述主要集...
中国是一个文献积累丰富、传流历史悠久的国家。如果从甲骨文算起,当有3000多年;如果从孔子收集整理算起,也有2000多年。在如此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献得以长期保存、积累...
引言 《史记》研究,其有关历史、文学方面的成果极多,要对此进行系统了解是很困难的。中国1987年5 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史记》学术讨论会,以此为契机,全中国史学、...
魏晋六朝的史学非常发达。《隋书·经籍志》将史部分为13类,从其著录的史书书目可知,魏晋六朝文人所作史书的数量远远多于两汉时期。在这13类史书中,其中1门曰“杂传”,《隋志...
20世纪三十年代初所兴起的社会史大论战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瞩目,许多经济学 家、历史学家、思想家以及不少有志青年都投入到这场论战当中。人们围绕当时的社会 现实进行了激...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由于有关中国近代化问题涉及如何阐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助于对近代中国发展趋向的认...
历史是公正无私的,短暂的,尽管一时辉煌,终将谢落;永恒的,尽管一时黯淡,终将重光。本世纪30-40年代蜚声海内外,50年代后被误解、遭冷落,80年代后又重新为世人所知的柳诒徵...
契丹人车马为家,居无定所,文化长期不发达,也就缺乏基本的史的概念。开国时还只有些祖宗披野猪皮以及骑白马驾青牛车一类的口头传说。从辽太祖的晚年开始,辽代的史学活动才...
《四库全书总目》卷六二《史部·传记类·存目四》中著录有当时浙江巡抚采进的《熙朝名臣实录》二十七卷,《提要》云: 明焦竑撰。此书《明史·艺文志》不著录,前有自序,谓:明...
一 吕振羽,原名吕典爱,字行仁,学名振羽,1900年出生于湖南武冈金秤市溪田村。 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资水上游,多苗、瑶等少数民族。明清之际人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就绵延...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参加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只有短短5年多,但却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
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诞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不断走向科学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尤...
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号西庄,晚年又称西沚居士。清代著名史学家、经学家。浙东学派著名史家钱大昕是其妹夫。王鸣盛少聪颖过人,四岁赴丹徒学署就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