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陔馀丛考》是清代学者赵翼所撰的一部学术笔记。赵翼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生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正当清代所谓的乾嘉盛世。中乾隆...
在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国学术界围绕着如何评价孔子思想而展开争鸣,陆续出版了一批有关孔子研究的学术著作。[(1)]这些著作,都是把孔子当作一个思想家而不是当作“圣人...
前苏联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始于2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因进行卫国战争曾一度中断,及至40年代末才得以恢复,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由于中苏两党两国有过长时期的亲...
《明通鉴》是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毕沅《续资治通鉴》之后所作的明代编年史。作者夏燮,字谦甫(嗛父),一字季理,别号谢山居士、江上蹇叟,生于一八○○年(清嘉庆五年)...
一、英、法、德、澳、加等国研究中共党史的历史考察 (一)英国 英国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20世纪50年代伦敦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中共党史、中国现...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人。他是明代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曾独主文坛二十余年,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而他对明史的研究更极为精深,留下了...
提出的新观点 一、关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分期问题 自60年代中期,前苏联史学界开始放弃中国史学界对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传统革命战争分期法,探讨新的分期法。19...
天地会最早活动在福建南部一带,清嘉庆、道光年间蔓延到长江以南各个省区。其中广西的天地会发展最为迅速,道光中叶以后即成为洪门活动的重点区域之一。壮族是广西天地会的主...
处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中国,在西方霸权威胁和文明示范下,开始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其中,地方自治作为改革的基础,自20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始试办,到40年代末从法律上确立地...
今天我们大家坐在这里开会, 是因为一百年前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 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 这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两年后, 在中国西北偏僻的敦煌莫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之1959年开始我国连续三年遭受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导致这几年我国农业连年歉收,粮食短缺,出现了全国性的饥荒。为了克服困难,1961年3月, 中共中...
文献辨伪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和可观的学术成果,但真正构建成一门学科却是本世纪的事。其主要标志是:在辨伪理论上,由过去传统的、较为零散的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科学的、系...
张之洞是清末用西法编练新军的重要人物,他的西法练兵思想主张与创建湖北新军的具体实践工作,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拟对张之洞的练兵思想源流与湖北新军的...
《春秋》记事简略,文字古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真正史书。在现存最早专门解说《春秋》的三《传》中,《左传》以详述史事并文辞优美著称,《公羊传》和《谷梁传》则以训诂释义...
《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对史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总结的专著,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要籍。建国以来,对刘知几及《史通》的研究,随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展开而渐次展开和深入。...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及其失败原因、1949-1956年中国社会的性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一边倒”外交方针、陈独秀与张闻天研究、毛泽东与民粹...
我国历史上的辽朝,自公元916年(神册元年、 后梁贞明二年)建国迄1125年(保大五年、金天会三年、北宋宣和七年)为金所灭,统治中国北部长达210年。但“二百多年,牧区农区,均...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他是明末清初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著名诗人、学者,与陈恭尹、梁佩兰一起被誉为明末清初诗坛“岭南三大家”,其诗作之多与诗名之盛,...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搜集、考证、整理和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其萌生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那时尽管中国近现代史阶段并未结束(当...
晚清上海存在3个相对独立的行政机构: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他们各自为政,互不统辖,但也互有联系。在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方面,3家各有特点。这种特殊的政治格局,使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