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但是,由于科举制度本身带有不可避免的弊端,自它正式实行之始,就不断有人提出批评意见和改革方案。特别是有清一代,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史学界的复兴,与整个文化学术事业的复苏、发展同步进行。随着学界思想逐渐开放,以及对传统研究模式的不断反思,社会史,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动、大转型的社会,也是一个过于巨大、一时难以全面把握的认识对象。怎样切入这个社会的深层,窥探其转型的奥秘呢?章开沅教授等人在这一领域耕耘数十...
众所周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侵略者于19世纪中叶先后发动了两次罪恶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后起的日本帝国主义悍...
中国作为世界上文明发达较早的国家之一,很早就有学者注意进行古代遗迹的考察和古代遗物的研究。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产生于1000年前的北宋,到清代更为发达,形成中国考...
吴玉章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的《太平革命以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分析》(1928年)、《中国历史教程》(1934年)以及《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
清修《明史》,自康熙十八年史馆重开,是否沿《宋史》旧例,设置《道学传》,一 度成为史馆上下激烈争议的问题。关于这场争论的大致情况,前辈史学家黄云眉先生早 年撰《明史...
(一) 《史记》自问世以来,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与瑰玮奇变的文采,成为中国古典文 献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研究者代不乏人,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据不十分精确统 计,...
规模化的跨国移民早在4~5世纪就出现于欧亚大陆的民族迁徙过程中,而最大规模的跨国移民则是始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以殖民地为目的地的劳工和奴隶输入。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
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以政治家身份从事报刊活动的第一人,善于利用报刊进行舆论宣传是他一生政治活动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他的如椽大笔在中国政海曾几度搅起过巨波狂澜,推崇他的...
由于受到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压迫,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有两个根本性...
晚清中国民众宗教意识,既不是某些个人的宗教思想,也不是许许多多个人的宗教信仰的简单集合,而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共有或相通的宗教情感与心理。对它的研究,不仅可...
钱大昕的学术见解与主张,既体现了乾嘉时期的学术特点,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那个时代。“实事求是”是钱大昕治学的核心。钱大昕以考据著称,但又不忽视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主...
吕振羽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这部著作是作者30年代执教于中国大学经济系时,在所编《中国上古及中世纪经济史讲义》(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考古队伍的迅速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正当百废待兴的时候,人民政府就颁发了关于保护古代文物的法令...
傅斯年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快半个世纪了。我们今天还聚集在他的故乡山东聊城来纪念他,对于中国历史学来说,他确实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纪念学术思想领域的前辈历史人...
一、道教哲学研究的特点和历史 要了解道教哲学研究状况,首先应该把握它的特点。道教哲学是道教的一个分支研究领域。与道教的其他分支学科比较而言,道教哲学研究有一个特点,...
于慎行(1545-1607)字可远,更字无垢,谥文定,山东东阿人,万历朝官至东阁大学士 ,是明代一位很有声誉的政治家、文学家。于慎行对历史也有许多见解,这主要见于他 的《读史漫...
2002年4月初在华盛顿召开的亚洲学会第54届年会上,宣布本年该学会的列文森20世纪中国研究著作奖(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Post-1900 Category)授予德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路康乐(Edward J.M.Rhoa...
《四部丛刊》是近代著名的善本丛书,它是在张元济的盛情号召以及学术版本目录名流的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一套大型丛书。当我们在盛赞张元济对这套丛书的功劳时,往往也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