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 1963年信 刘经富 最近在读书时发现没有收入三联书店版《陈寅恪集·书信集》的陈寅恪先生遗札两通,现把两函整理释读发表。 致郑天挺函 敬启者: 去岁之夏,弟拙著《元白诗...
3月13日下午,清华园。红砖穹顶的大礼堂内,一场讲座正在进行。主讲者是87岁的思想史家张岂之。鬓发如霜的老人声音清扬,把“中华文化与精神追求”的大课题讲得深入浅出、趣味...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 编辑委员会主任:冷溶 主编:张冠梓 责任编辑:方筱筠...
“学术的精神”是个大命题,陈寅恪先生评价王国维的治学乃秉承了“独立之精神”。笔者认为,这是学术精神的第一要义。 “独立之精神”,意味着精神独立,不为外物所役。这里的...
金冲及治史66年,对百年中国每个脚印,如数家珍……他担任领导职务长达53年,笔耕不辍;从近代史拓展到党史领域,成果丰硕;75岁修中国史,“水到渠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 编辑委员会主任:冷溶 主编:张冠梓 责任编辑:方筱筠...
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事实证明,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必定会引起人们思想的蜕变。为给西藏社会的进步提供新的精神动力,东噶·洛桑赤列自觉学习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并以此理...
尹钧科 尹钧科认为,如果将北京郊区的历史地理研究也开展起来,不但会推动北京历史地理研究全面发展,而且会加深对北京城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本报记者 王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 编辑委员会主任:冷溶 主编:张冠梓 责任编辑:方筱筠...
光阴倏忽,转瞬先师顾诚教授谢世已近八载。对我来说,先师去后,确有“德孤”、“道孤”之感,决然离开自己母校北京师范大学,跼蹐西南一隅,遁迹于缙云山下嘉陵江畔之螺壳室...
□本报记者 刘春 张文强 2013年12月21日,中国蒙古学学会年度颁奖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上颁发了第二届中国蒙古学奖,蔡美彪先生获得了这一奖项。近日,记者对蔡...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 编辑委员会主任:冷溶 主编:张冠梓 责任编辑:方筱筠...
范文澜先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我30年前上大学本科时读《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时,知道了范老,后来读到了他的名著《中国通史简编》,...
【核心提示】方启告诉记者:“对于未来,其实就两件事:一是踏踏实实做科研;二是好好带学生,为考古事业多培养些力量,让这个行业越来越好。” 第一次见到方启本人时,记者着...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 编辑委员会主任:冷溶 主编:张冠梓 责任编辑:方筱筠...
【核心提示】阎若璩(1638—1704)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清初著名汉学家。他博物洽闻,精于考据,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写了一部《尚书古文疏证》...
俞伟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南北,在豫西三门峡,他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谱出了一篇篇精彩的考古乐章。今年是俞伟超先生诞辰80周年,逝世10周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 编辑委员会主任:冷溶 主编:张冠梓 责任编辑:方筱筠...
学术研究是依赖研究方法对研究问题展开学术分析与建构的过程。随着学术研究科学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学术方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从工具意义上看,学术方法即是一套研究者用于解...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有“四病”、“二蔽”、“三恶果”等弊端,大...